裴休
泐潭形胜地出自《题泐潭》,泐潭形胜地的作者是:裴休。 泐潭形胜地是唐代诗人裴休的作品,风格是:诗。 泐潭形胜地的释义是:泐潭形胜地:泐潭,指地名;形胜,指风景优美的地方;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整句释义为:风景优美的泐潭之地。 泐潭形胜地是唐代诗人裴休的作品,风格是:诗。 泐潭形胜地的拼音读音是:lè tán xíng shèng dì。 泐潭形胜地是《题泐潭》的第1句。 泐潭形胜地的下半句是
这首诗是李白的《白水洞飞泉》。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白水洞飞泉(第一句) - 注释:白水洞,指瀑布所在的洞穴。飞泉,形容水流迅猛如飞。 - 赏析:开篇描绘了白水洞飞泉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用“飞泉”一词,既表现了水的动态美,也暗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2. 灵泉何太高(第二句) - 注释:灵泉,比喻清澈见底的水。何高,为什么如此高。 - 赏析: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
无相与无亏有相互映衬,多生在檀越种因缘。 三千境界在阎浮提土,丈六身留兜率天。 绀目辉腾出海月,玉毫光射宝炉烟。 道人参到非非处,不是丹霞破佛禅。 注释: 1. 无相与无亏有相互映衬:佛教中讲无相,就是没有外在的形式和形象;无亏则是指内心的清净无垢。两者相互映衬,强调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内心清净的状态。 2. 多生在檀越种因缘:多生指的是多世轮回,而檀越则是指供养者。这里说的是
【注释】 颂黄陵断际禅师:赞颂禅宗高僧断际禅师。颂,赞诵;黄陵,黄梅县(今属湖北),相传为唐代宗室黄衣公主出家修行之地;断际,即断际寺,在黄梅县西南。此诗是赞颂这位高僧的。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系一场。 尘劳:指世俗烦扰之事。迥脱:超脱、摆脱。事非常:事情不平常。 紧:紧紧抓住不放。绳头:佛家常以线作比喻,称其为“绳头”,喻指一切烦恼。系场:系住。这里指束缚。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铜官山庙的怀念和对其历史的敬仰。 首句“浔阳贤太守,遗庙古溪边”,描述了这座庙宇的历史背景。它曾是浔阳郡的一位贤明太守的庙宇,位于古老的溪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一句中的“贤太守”指的是一位历史上的名臣,他的政绩和仁德为后人传颂。而“遗庙古溪边”则描绘出这座庙宇的古老和静谧,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 第二句“树影入流水,石门当洞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延庆化城寺》。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译文: 1. 平生志在野云深,建立精蓝大用心。 注释:我的一生的志愿就是隐居在大云山深处,建立一座宏伟的寺庙(精蓝),并倾注全部心力来建设它。 2. 须达买园充圣地,祗陁施树不收金。 注释:须达菩萨为了给众生提供修行之地而买下了一片土地,他为这片土地植树,却不收取任何金银财宝。 3. 鸣钟尚息刀轮苦,下击三涂地狱音。 注释
玄秘塔碑铭并序(玄秘塔碑)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写,柳公权篆额。 此碑是记录唐代著名僧人、高僧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的生平事迹。他生前为佛教做出巨大贡献,死后,朝廷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和成就,特地为他修建了一座塔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玄秘塔。 玄秘塔,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这位大法师而建的。这位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玄秘塔碑) 翻译: 贤劫中千佛,第四代的能仁。哀悼我们的生命,出经破尘。 教纲高张,谁又能辩清谁是对是错?有一位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谁正谁驳?一位大法师,为作霜雹。 追求真理则停留滞碍,涉世则流转不定。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约束制刀断,尚生疮疣。一位大法师
【注释】 泐潭:在今江西修水县境内。祖塔:《庐山记》云:“庐山有佛塔,名石门,唐元和中建。”石门是庐山的著名古迹之一。石门山:位于庐山东北面,因山形如石门而得名。《庐山图经》云:“石门山,一名匡山,上有匡庐山寺。” 云湄(méi):云雾缭绕的岸边。 穷日:一天之久。 真风:指佛法真谛。无坠时:永不衰败。 岁华空自老:岁月流转不停,自然年岁已老。 消息竟谁知:世事变化莫测,究竟谁能知道呢? 轻尘虑
这首诗是诗人为黄蘖山僧希运所作的赠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这一句描述了僧人的外貌特征,他的额头上有一颗圆润的珍珠,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悟性。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僧人的智慧和修行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2.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这一句描述了僧人的修行历程。他曾经在四川的山水间修炼了十年,现在又在漳河边上度过这个重要的时刻。这里的“浮杯”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