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道
以下是对《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其二》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治乱亦无端,兴戎自晏安: - 治乱无端:这里的“治”指和平时期的治理,而“乱”则是指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一个观点,即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乱,都是没有固定规律的。 - 兴戎自晏安:这里“兴戎”意指战争的发生,“晏安”是平静安宁的意思。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战乱往往是从平静中突然爆发的,这种突然性的爆发往往让人们措手不及,感到惊讶
卜居后东吴曰静欧学章与君数相见,但讶往来疏。 不惜买邻费,初营近市居。 卑栖随燕雀,长物载图书。 何日登楼赋,虚名愧应徐。 解析: 1. 诗句一:卜居后东吴曰静欧学章 - 注释:在东吴的后面定居,取名“欧学章”。 - 赏析:这里的“卜居”指的是选择一个地方居住,“东吴”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曰”在这里是引述或陈述的意思,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是对这个地方的介绍
【注释】: 寄赵孟静 其二 旧爱山中宿,因成方外游。 写经多施寺,草赋独登楼。 耿介于陵子,栖迟马少游。 未能谙蜀道,梦尔到沧洲。 【译文】: 我喜爱那山中的住所,就在那里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就成为了一位道士在方外游历。 在寺庙里写了很多经书,独自登上高高的楼台。 耿介的人像陵上的松树一样,悠闲的像少游一样。 自己还不明白如何走蜀道,却梦见你来到沧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柬:向,敬辞。卢浚卿:即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昌平(今北京)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并称“燕昭公子”,有《乐府诗集》《全唐诗》行世。卢氏家族原为范阳卢氏,是汉初著名的大族。唐中宗时,因附于韦后集团而被流放岭南。玄宗即位后,又获赦归长安。天宝年间,任尚食奉御,晚年迁居安陆,隐居不仕。 卜筑:筑室安居。 帝城西:指长安城的西面。长安城在唐代称为西京,所以称其为帝城西。 省:通“幸”
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 其一 王立道,明代诗人,作品《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其一》以历史为背景,揭示了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 国势已纷如,忠贤久见疏。天心未悔祸,兵事竟成虚。 玉府非金穴,鱼符是蜡书。空闻求内禅,犹自昧前车。 注释: - 国势:国家形势 - 忠贤:指李忠贤,明朝的权臣 - 天心:皇帝的心 - 玉府:皇宫中的禁宫 - 金穴:富贵的地方,喻指权位 - 鱼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意思和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联,“旅泊淹中夏”,是说旅途之中的炎热天气使诗人滞留了整个夏天。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因炎热而产生的愁闷。 第二联,“时逢隔水骑”,是说诗人在路上遇见了一个骑马的人。这一句交代了诗人与骑马人的偶遇,并由此引发了后面的感慨。 第三联,“相顾满衣尘”,是说两人都满身是尘土
幽居 幽居何处是,一径落花中。 人似鹿门隐,溪将剡水通。 闲寻种瓜伴,因识养鸡翁。 独往平生意,多岐秪自穷。 注释: 1. 幽居何处是,一径落花中:幽居在何处?一条小路上满是落花。 2. 人似鹿门隐,溪将剡水通:就像陶渊明隐居鹿门山,溪流将江水的水流引导到剡县。 3. 闲寻种瓜伴,因识养鸡翁:闲暇时去找种瓜的老人,因此结识了养鸡的人。 4. 独往平生意,多岐秪自穷:我独自一人前往平地
注释: 君不见,你看不见。堂前燕,燕子在堂前飞翔。翩翩,轻盈的样子。冬去春来,冬天过去春天到来。见,看见。 君不见,你看不见。海上鸥,海鸥在海上飞翔。纷纷,众多的样子。随波飞复留,随着波浪飘荡而留。 丈夫亦有四方志,男子汉也有远大的志向。十年辞亲作远游,离家十年远离家乡去做远方的旅行。 客情已似风花乱,归思空悬明月秋。客人的心情已经像风中飘动的花瓣一样杂乱无章。归思空悬明月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译文: 玉关萧瑟,边地荒凉,音讯全无。黄姑织女星遥远明亮,隔着高高的天阶。露气侵袭到兰花桂花上,秋风拂过鼓鼙声。佳人整理着洁白的丝绢,坚韧的砧杵声中透出哀伤。一声一声,都让人感到惆怅;一声一声,都能让人垂泪。妖娆的蟾蜍惊扰了幽静的身姿,寒凉的蟋蟀互相依偎啼叫。风把兰膏吹落,月亮照着云层洁白如雪。绸缎在空闺内静静地被裁剪好
拟行路难二首 高适笔下人生百态,行路艰难中见真情 1. 第一首 - 诗中描述长安少年纵色使财,与灵台书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境遇差异 - 通过对比展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揭示人生挫折感与奋斗精神 2. 第二首 - 描绘富家翁一朝发迹与东邻少年年年苦读的对比,抒发人生无常与努力无果之感慨 - 强调命运不可抗力,鼓励人们面对困境保持坚韧不拔 3. 关键词注释 - “辕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