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律诗的形式。 逐句释义与译文: 1. 竹篱茅屋倚松阴,居处林泉岁月深。 - 竹篱茅屋:简陋的房屋和篱笆,代表简朴的生活条件。 - 倚松阴:依靠着树木的阴影,暗示着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 居处林泉岁月深:形容在山林中居住了很长时间,生活悠然自得。 - 译文:我的住所是简陋的竹木篱笆和草房,周围环绕着树林和溪水,我在这里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贫居自述》。诗中描述了诗人在贫穷状态下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了他对清贫生活的态度。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有味箪瓢无点忧,此心乐道足优游。 - “有味箪瓢无点忧”:意思是即使只有简单的饭食(箪瓢),也能满足我(我)的乐趣,没有什么烦恼。箪瓢是古代用来盛饭的竹器,箪瓢简朴,所以能带来满足感。 - “此心乐道足优游”:因为我内心追求的是道(这里指道家思想)
注释与赏析:- 贫居自述 - 惟有人心高似天,谁知造化五行偏。 - 注释: - 唯有:只有 - 人心高似天:人的志向和抱负比天空还要高大 - 谁识:谁能理解 - 造化:自然界的力量和秩序 - 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宇宙观,指万物由这五种元素构成 - 偏:倾斜,偏向 - 赏析: - 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高尚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 - 通过对比“人心”与“造化”
【解析】 “苔封径”的“苔”是名词作状语,“苔径”指小路上长满了青苔。 颔联“经旬懒出”“几日无炊”是说生活贫苦,不能经常出门,也不能常常做饭吃。 颈联写自己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困,买不起书,只好到山涧里去汲水,用来烧开水来浇花(诗)。 尾联写自己虽然贫困但并不悲观,卖些诗稿的钱就可以买酒喝。 【答案】 译文: 大抵上天让我快乐地过着贫穷的生活,这和运动与否没有关系。 我过了十多天没有出门
【注释】: 1. 同世上一般穷:和世间其他人一样贫穷。 2. 乐与人间乐不同:和人世间的快乐不一样。 3. 挂树岩瓢明月浸:挂在树上的岩瓢被明月照射得晶莹剔透。 4. 煮薇山灶白云封:用山里做的薇菜煮食,炊烟升腾如云雾缭绕。 5. 见闻争似蛙居井:所见所闻不如青蛙住在井中那样自在。 6. 出处浑如鸟脱笼:无论是离开还是归来都像鸟儿从笼子里飞出又飞入那样轻松自如。 7. 鉴照自知年老迈
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 1. 分内无如分外思,寒梅疏竹傲霜枝。 - 译文: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总是想得更多,就像寒冷中那挺拔的梅花和竹子在霜雪中依然傲然挺立。 - 注释:“分内”指的是原本应有的或应该得到的东西,而“分外”则指那些本不应属于自己却经常挂在嘴边的事物,比如“贫居自述”中的“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物质财富的超脱态度,即使生活清贫,也不忘坚守内心的道德信念。 -
【解析】 本诗的注释,主要在第二、三句,第四、五句,第六、七句中。 “逍遥容与乐尧天”的意思是:我自由自在地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 “半是凡人半是仙”的意思是:一半像人间的人,一半像天上的仙人。 “单管收留香翰墨”,这里的“香翰墨”指的就是文人雅士,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朋友。 “何曾剩落臭铜钱”,这里的“臭铜钱”指的是俗世之人。 “铅华粉黛归人屋”,这句话中的“铅华粉黛”指的是世俗女子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春雨空山长蕨芽 - 春雨滋润,空寂的山中长出了蕨菜。 2. 野人风味又新加 - 我的生活简朴,没有太多华丽的风味。 3. 佳宾厚惠方留榻 - 有贵宾来访,我会热情款待,留下客人休息。 4. 穷鬼无情恋我家 - 贫穷的人对我并无恶意。 5. 名利关坚能打破 - 我有能力突破名利的束缚。 6. 鱼樵路熟岂行差 - 我熟悉捕鱼砍柴的道路,不会走错路。 7. 近来红紫人争种
【注释】 1. 宽:放宽。 2. 升量:容量单位,一升。 3. 菜根、水、道:指饮食。 4. 地:指田亩。 5. 办:办理。 6. 山中:指山中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描写自己的清苦生活和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的。首句"且放宽怀度日常”,意思是说,暂且放宽心胸,安心过过日子吧;“米钱短少著升量”,则是指米价便宜,每升只值几个钱,可以多买几升。次句“菜根坚韧牙根健”,写自己粗茶淡饭
【注释】 1. 茅屋三间长薜萝:指简陋的茅屋周围长满了野草。 2. 红尘(huánróng):尘世,世俗。 3. 客嫌巷僻悭来驾:客人嫌弃住的地方偏僻,不肯驾临此处。 4. 燕妒(duàn)门低懒结窝:燕子因门太低而感到嫉妒,不愿在那里安家。 5. 户外不妨题凤字:在户外可以自由地题写凤凰之类的吉祥文字。 6. 山中羞唱饭牛歌:在山中唱歌,恐怕会让人笑话是给牛做饭的歌。 7. 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