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春
【注释】:孙比部:指孙樵。建言:直言进谏。谪:贬官,被降职。潮阳:今属广东省。小墅:在广东省潮州市境内。清夜:深夜。感而赋:因感慨而作诗。 【赏析】:此为孙樵的《送李生序》中的四首之一,是一首送别之作。 “承家世笃孤忠远”,这是对友人的一种期望和祝愿。诗人希望他能够继承家学,忠诚地报效国家。这里的“笃”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待和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金台晓雪图赠萧侍御 天际六花飞,空山乱鸟稀。 轻沾梁苑席,细洒洛城扉。 玉马祥初见,铜驼气渐微。 袁生何处卧,王子此时归。 对月怀青女,因风想宓妃。 徘徊怜霰集,珍重托霜威。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降雪的景象。首句写天边飘落的雪花,第二句描绘出鸟儿稀少的空旷山景。第三、四句分别描写了雪花落在梁苑的席子上和洛城的大门上的情景。最后两句则是以萧侍御的归来和月亮的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山林远遁真成癖,车马频劳岂世情”的表达效果。考生可从内容、手法等方面分析作答.答题思路如下: (1)“山林远遁真成癖”,写诗人因被贬而隐居林中,这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山林远遁”指隐居,是说诗人因被贬而隐居林中;“真成癖”是说他真的成了习惯
第一首 被贬迁谪谁与齐,听说荆州和会稽。 这日陶公滞留在江东,可惜你仍奔赴关西。 注释: 1. 负奇迁谪谁同调:负有奇特才气而被贬官。调,指官吏的品级。 2. 见说荆州与会稽:据说你在荆州和会稽时很有名。 3. 此日陶生滞江左:今日的陶渊明滞留在江东一带。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曾隐居田园。 4. 嗟君犹自赴关西:感叹你仍然奔赴关中(长安)。关西,泛指陕西地区。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我悠闲地躺在清静的书房中,倾听着清晨的钟声。我在树影婆娑的地方行走吟咏,寄托着我的幽深思绪。今晚我手持青藜杖与你相伴,将来你一定会传颂我的白鹤峰事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谪居潮阳期间写给他的好友孙比部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仕途坎坷、人生起伏的感慨。全诗以清雅脱俗、高逸旷达为基调,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山居漫兴四首 结篱未种渊明菊,作榭宁栖安石云。 时报林宗元礼过,为询东汉黄徵君。 注释:没有种植陶渊明的菊花,建了亭子却不愿栖息在晋代名士王羲之的“安石”云上。我时常问候那位与东汉时名士黄征君有交情的朋友,询问他的近况如何。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退隐后所作。诗人在闲适自得之余,常想起自己年轻时所交游的人,并时常怀念他们,因此写下这首《山居漫兴》四首。 第一句写自己隐居山林不种菊花。诗人说
山居漫兴四首 第一首: 疏池不凿暗通溪,径路萧萧乱草萋。 驱石驾虹君莫问,任它金谷与铜鞮。 - 疏池不凿暗通溪:疏池不经过刻意开挖就能与溪流相通,表现出一种自然、朴素的美。 - 径路萧萧乱草萋:小路上覆盖着茂密的野草,显得有些凌乱而杂乱。这里的“萧萧”和“萋”都是形容词,分别形容草的生长状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驱石驾虹君莫问:不要试图去驱使石头或驾驭彩虹,这些事物自有它们的存在方式
【解析】 题干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诗的注释应该包括:玉珂——指佩玉。烟萝——指仙境。看花得意男儿事,自古男儿事更多——这是诗人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说自己有抱负,但苦于没有机会施展才能,只好在山林中隐居。 【答案】 山中话别吴生北上天路纷纷绕玉珂,多情犹自入烟萝。看花得意男儿事,自古男儿事更多。 赏析:
注释:我曾在皇上面前被召见时,亲手栽种鲜花。那时,我在明亮的光下起草诏书。不是马卿的清节很重要吗?谁能离开京城到边远地方当郡丞呢? 赏析:《送马郡丞之官陇右二首》是唐朝诗人李颀在送别友人马融之赴陇右任上所写的两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祝愿。其中第二首以“马卿”指代友人马融,表达了对其清节的重视和对他的祝福
第一首: 汉家煮海贮边计,幕下推贤遣使来。 注释:汉家在海边设立储边之计(即屯田、屯兵),朝廷在幕府中推荐贤能的使者前来。 赏析:诗人通过“煮海”和“推贤”两字,形象地描绘出边疆屯田、屯兵的情景,以及朝廷在边境地区选拔人才的政策,展现出一幅边疆安宁、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重视边疆事务、选拔人才的赞美之情。 第二首: 使者风流自江左,故将民瘼报霜台。 注释:使者来自江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