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及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逐句解读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其艺术特点;然后分析诗歌意象的特点,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最后鉴赏诗歌语言,注意体会诗歌的炼字技巧。 “冉冉轻云几叶,弯弯缺月半规”,首联描写的是一幅静谧的夜景图,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冉冉轻云几叶”中“冉冉”形容轻盈、缓缓移动的样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点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境、情感,最后点明其作用。 此诗大意是:八景之一的“大山拥翠”写山峦重叠环绕,郁郁葱葱;二句写流水弯弯曲曲,回旋于山脚之间,仿佛美人儿就在中心一样;三、四句写静对绿水涟漪荡漾
【注释】 大山:指茅林中的大山,也借指山。拥翠:形容山峰环绕着绿树丛生。一犁:耕田所用的农具。泽泽: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卷:卷起。千尺:形容高耸入云。孟浪:轻率、随意。裁为舞衣:将衣服剪成舞蹈的衣裳。拂拭:掸去,掸拭。尧天:指天空。春色:春天的景象。 【译文】 茅林之中有八处美景,被姜太守题名为《大山拥翠》。 一犁耕过田野,卷起飞云千尺高。 随意裁剪成舞蹈的衣裳,擦亮了天上的春天景色。 【赏析】
【注释】 茅林八景:指诗人家乡的八种自然景色。 题大山拥翠:指姜太守为这八景中的大山题写的诗。 细雨斜风弥月,剩水残山几分:指细雨绵绵、斜风吹拂了整个一个月,只剩下一些山影和残水。 醉卧白头浪里,茫茫烟草黄昏:指在白浪中沉醉地睡去,眼前是茫茫烟雾笼罩着的黄昏景象。 【赏析】 此诗写茅林八景。首句写春雨连绵,细雨斜风弥一月余。次句写春水横流,剩下残存的山影几处。三、四句写酒醉后,白浪滚滚之中
【注释】 茅林:地名,在今浙江上虞县。姜太守:姜夔的字。 公髭:指姜夔的胡须。 翛翛:形容风吹竹子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姜夔为茅林八景之一“大山拥翠”所题的七言律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写诗人欲识别苦吟心事而须髯已日断几茎的情景。第二句描写幽竹绕屋,闲中月色风声。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山石拥翠的景象。全诗写景状物逼真生动,抒情真切自然,给人以美感
【注释】 彭蠡:鄱阳湖。大江浒:指长江入赣处,即九江之东岸。匡庐: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圭珇(guīl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群山耸立森圭珇”一句,形容庐山群峰高耸,如同星宿一般。环堵:四周墙壁围绕的意思。青天割破愁神祇:形容山峰挺拔直入云霄。崭岩百态应难状:形容山峰奇特,难以描述其貌。钜衍三军劳并持:形容山势险峻,令人望而生畏。历纪诸峰此峰漏(liè jì zhū fēng lù)
注释: 1. 翛翛(xiāo xiāo):形容声音清越。 2. 万竹禅龛:指寺院的竹林中的禅室,万竹即竹林中有许多竹子。 3. 冉冉(rǎn rǎn):缓慢的样子。 4. 孤云石壁:指山壁上的一块石头,孤云是说这块石头上长着一朵朵白云。 5. 不是鼾声若雷: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打鼾的声音像雷一样响亮,怎么会知道先生的近况? 6. 先生:这里指的是李子长。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注释】 崇:高。花靥:花朵的花纹。半为:一大半被。销魂:形容极为悲伤。学结趺:学习打坐的姿势。端坐:端正地坐着。超然:超越尘世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即兴之作,作者在雨中偶得清静,便以禅语来写自己的所感所悟。首句写阴雨绵绵,令人愁闷;二句说学佛的人要心无挂碍,心境宁静;三句是说,只要心静如止水,即使黄昏来临也无妨;最后一句说,人能超越尘俗,就能进入一种出世的空灵境界。全诗言简意赅,韵味十足
【注释】 登岳阳楼:登上岳阳楼。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西北。古建筑,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建。 巴陵县前春水生:巴陵县的前面,春天的水涨起来。巴陵县,今湖南岳阳。 古墙苔色鹧鸪声:古老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传来了鹧鸪(一种鸟)的鸣声。 主人锦盖团空翠:主人用锦绣的伞盖遮住了天空中的一片翠绿。主人,指楼上的客人。锦盖,华丽的伞盖。 纯阳真人眠未醒:传说中的纯阳真人还没有醒来。纯阳,传说中的仙人名。
三洲岩,在江西星子县西北,相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故乡。濂溪先生,即韩愈。 三洲岩有韩公祠,为纪念韩愈而建,祠堂正对山门的上方有一块石刻,刻着“三贤堂”,这是韩愈、孟郊(字东野)、李渤(字逸民)三人的名号。韩愈曾说:“吾闻二人者:孟东野最奇,李生虽不及;然皆能自成一家。”后来,苏轼也说过:“我于文章得力处甚多,盖少游、乐天之流亚也。”所以,韩愈和孟郊的碑文都刻在这里。 韩愈《三贤堂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