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
【解析】 1.闲庭白日转游丝:在庭院的空地上,太阳高照,游丝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来回飘动。“白日”是名词作状语,说明时间。“转”是动词。2.薄醉佳人午睡时:微醉的美女在午睡的时候。“薄醉”是形容词作状语,表示状态;“佳人”是名词作主语;“午睡时”是介词短语作时间状语。3.好下流苏双斗帐,莫教红雨湿胭脂:好好地放下帘帷,不要让红色的雨滴打湿了美人脸上的胭脂。“流苏”是名词,指帘帷;“莫教”,不要
【注释】 1.轻云微雨:轻柔的白云和细小的春雨。 2.浣花天:指春天的景色。浣,洗;花天,指花朵盛开的天空。 3.淡扫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像蛾眉一样娇美。 4.分外妍:更加艳丽。 5.浓香:香气浓郁。 6.惹衣袂:使衣袖沾上了香气。 7.水沉:一种香料,用做熏香。 8.博山:博山香,即“沉香”,一种熏香。 9.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牡丹来抒发对国色天香的美人的喜爱。首句写花天,次句写人面
诗句原文: 两院东风飘紫霞。天香飞落上林花。恩疏不见龙舆过,望断长门日又斜。 注释解释: - 两院:指东宫和掖庭两个皇家机构;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和温暖; - 紫霞:紫色的云霞,形容天空的颜色; - 天香:指牡丹花的香气,象征着美丽和高贵; - 飞落上林:指牡丹花随风飘散到皇宫的庭院里; - 龙舆:皇帝乘坐的车,通常用金饰装饰; - 恩疏:表示疏远或不被重视; - 望断长门
诗句释义:武皇(唐玄宗)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侍从(阿娇)在杨贵妃新近被宠幸时。在金屋中,杨贵妃春意盎然之时扶醉而起,鸾鸟鸣叫声传来花香之下日暮时分。 译文: 在沉香亭,唐玄宗与牡丹花共度时光,侍从阿娇也在场享受着宠爱。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杨贵妃在春天里酒醉之后苏醒,阳光透过花丛洒在她的身上,她缓缓起身。此时,鸾鸟的鸣叫声和花香交织在一起,使得这时刻显得更加迷人。 赏析:
【注释】 清平调: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称,有单调、双调之分。 宫娥:宫女。 霓旌:彩虹般的彩旗。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 仙掌:仙人的手掌。这里泛指仙山。 金茎(jīn jīng):玉制的露盘。 七宝杯:盛放七种宝物制成的酒器的杯子。 赏析: 《清平调·其一》 “帘外宫娥舞袖来。”起句写景,渲染气氛。帘外,是皇宫内院,宫娥们在帘外翩翩起舞,舞袖飘飘,犹如仙女下凡,美艳动人。
诗句翻译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释解释 - 牡丹:在这首诗中,牡丹被用来代表杨贵妃的美貌和魅力,她与牡丹共同构成了一种美丽的画面。 - 倾国:倾国的用法在这里意味着杨贵妃的美艳足以倾倒国家,即国家的美色。 - 常得君王带笑看:这句话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以及他对她的关注和宠爱。 - 春风:这里暗指春天,春风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勃勃和新开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解析: 1. 云想衣裳花想容:以云霞比喻衣物的华美,以花比喻容貌的美丽。 2.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轻轻吹过栏杆,使花朵上的露珠更加明亮。 3. 若非群玉山头见:如果不是在像群玉山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这样的美景。 4. 会向瑶台月下逢:一定会在像瑶台那样美丽的地方遇到她。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清平调·其一》
诗句原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 那枝上鲜艳的花朵在露水中散发着香气,就像是天上的云雨降落到了巫山一样,令人感到无比遗憾。 我不禁询问汉朝的宫中有谁能如此美丽,真是可悲呀,赵飞燕依靠新的妆容得到了皇上的专宠。 赏析: 《清平调·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花为媒,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杨贵妃的美丽和受宠幸的程度
金管玉箫凄怆。隔浦时闻清唱。刻羽移商谁与抗。 白石风流无恙。人间绝少知音。最怜短烛孤吟。侬也伤心故国,忍教虎气消沉
秾芳漠漠殿春风。 无限销魂一笑中。 惹尽闲愁君不见,朱阑倚遍玉楼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