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
【赏析】 《清平调》是唐玄宗在位时所作,共三首。此篇写词人与美人的恋情。 “金管玉箫凄恻,隔浦时闻清唱。”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美人的歌声:金管和玉箫发出凄怆之声,隔着小河,时常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 “刻羽移商谁与抗?”“刻羽”指古代乐器的一种,用金属制成的琴键;“移商”指改变音律;“抗”即“亢”,高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刻有金属的琴键和移换商音,谁能比得上呢!这是说词人对美人的歌声非常欣赏
【注释】 来从何处。见亦愁无数。便是相逢无可语。一种心情兜住。 若云不算情痴。缘何醉梦支离。绣得鸳鸯新谱,好风寄予黄鹂。 【赏析】 《清平调·题庞檗子填词图》是唐玄宗李隆基创作的一首宫怨词。词中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以及她对所爱的丈夫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上片起首两句,写这位女子在见到丈夫时的心情
诗句原文: 东风娇艳一枝春。 国色天香自有真。 十二楼台红粉尽,嫣然愁杀看花人。 翻译: 春风拂过,娇艳的牡丹绽放出春天的美丽。它的国色天香自然流露,无人能够与之相比。随着时间的流逝,十二座楼台上的美女们纷纷退去,只剩下这盛开的牡丹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那些因失去美女而感到忧伤的人带来一丝安慰和安慰。 注释: 1. 娇艳:形容牡丹花朵鲜艳美丽。 2. 春:指春天的景色或气候。 3.
红玉雕阑十二重。仙人楼阁倚芙蓉,晓风帘幕无人见,应在巫山第一峰。 诗句“红玉雕阑十二重”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建筑画面,通过使用“红玉”、“雕阑”、“十二重”等词语,形象地勾勒出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其雕刻精美,层层叠叠,象征着尊贵与奢华。这不仅是对建筑物外观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此景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第二句“仙人楼阁倚芙蓉”,以“仙人楼阁”和“芙蓉”作为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美丽动人的景象
《清平调·其一·牡丹词十首彷李太白清平调》原文: 秾芳漠漠殿春风。无限销魂一笑中。 惹尽闲愁君不见,朱阑倚遍玉楼东。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此诗以牡丹为题,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与杨贵妃的笑容来表达对杨贵妃美貌的赞美和对爱情的美好期待。牡丹花在春风中绽放,色彩浓艳,令人陶醉;而杨贵妃的一笑则更加动人,让人沉醉其中。然而,这种美丽却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只能让人心生无尽的忧愁
翻译如下: 清平调 其三 牡丹词十首在曲槛边观赏春日的美景。 被华丽的锦围和绣帐包围,却不知春天的寒冷。 人间多少悠闲的蜜蜂蝴蝶,任凭东风轮流观赏。 注释: 1. 清平调:唐代教坊曲名,后成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赏花时所唱的曲子。 2. 其三:这是《清平调》中的第三首。 3. 牡丹:这里指的是盛开的花,象征富贵和美丽。 4. 彷李太白:模仿李白的风格。 5. 曲槛春光满上阑
【注释】 清平调:唐代宫廷宴享时所唱的歌调,多以歌舞为内容。十首是李白《清平调词》的十首,每首都有标题。此诗为其第十首。 红尘:指京城洛阳。魏姚家:指唐代名门望族,即北魏、东魏和西魏以及北齐、北周的皇族后裔之家。 镇重:十分庄重严肃。冠物华:比喻牡丹花冠盖群芳。冠,动词,加在名词前面表示修饰;物华,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 屏山:屏风上的山水画。见容鬓:看自己的头发,意即观察自己容貌。 人间:世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修蛾不动敛唇朱”句中“修蛾”指女子的眉毛修长而有如蛾眉,“不动”则表现出她娴静矜持之态。“敛唇朱”是说女子双唇紧闭,朱红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既写出了女子的容貌之美,又暗示了她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玉管声圆字字珠”句中“玉管”指笙管
【注释】 丽质:美好的容颜。太真:即杨贵妃,唐代著名美女。花秾玉艳:指牡丹花开得繁密艳丽。幽香:指牡丹花香。洛神:即洛水之神,传说中洛水中的女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牡丹的诗。诗人用“清平调”这一乐府旧题来写牡丹,以李太白的豪迈、奔放、浪漫、不羁之才情来表达牡丹之美,把牡丹比作绝世佳人,既赞美其天然丽质,又赞美其美艳绝伦,同时借牡丹花幽香袭人的意境,将牡丹喻为具有“洛神”般风韵的佳人
【注释】深宫:指深居皇宫的宫女。绝代:无与伦比。蛾眉:女子修长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美女。 天上人间:天上和人间;比喻美好的地方。枉:徒然。梦思:梦中的思念。倚阑:靠在栏杆上。倾城:倾覆城池。那得:哪能、如何能够。一顾:一看。倾城:倾覆城池。那得:哪能、如何能够。 赏析: 这首词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长安时所作。此首为《清平调》组诗之一,共十二首,都是描写杨贵妃美貌的。此诗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艳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