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汴
诗句原文: 洒濯观天下,予心倍憬然。 弇兹一室内,踔厉九丘前。 祭草从今日,纳肝忆往年。 苌弘虽已矣,碧血弥芳鲜。 注释: - 《和黄伯城见投韵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谢元汴的诗作。 - “洒濯观天下”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予心倍憬然”则表达了他对这种观察所带来的深刻感悟。 - “弇兹一室内”中的“弇兹”意为“此室”,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
《佛山望海珠寺》 何年灵物蛰,失此颔中珠。 坛殿留玄秘,山川列画图。 空青万象合,寥落壮心孤。 日日风潮涌,中流屹一壶。 译文: 何时才让这神奇的灵气蛰伏,失去了它那珍贵的颔中明珠? 坛殿留有神秘的奥秘,山川排列在画卷之中。 天空中的青色与万物融为一体,我心中的志向孤独而遥远。 每日都能感受到海浪的涌动,就像那矗立在江中的一壶酒。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佛山望海珠寺的壮丽景象
谢元汴的《别黄观之》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 诗句原文: 予亦老于客,嗟君姜桂奇。 十年能不字,五岭倍相思。 秋水夫何远,孤舟信所之。 韩山吹短帽,待子黄花时。 - 译文: 我年纪已大,你如同姜太公那样有才华。 十年未能出仕,五岭之北更加令人怀念。 秋水虽然遥远,但孤舟会一直前往。 韩山的风吹动你的短帽,期待与你在菊花盛开的季节重逢。 -
注释: 繇(yáo)佛山:即越王勾践的卧蚕山。 溯流仙城:指江水从卧蚕山流出后,汇入漓江。 望海珠寺:在广西桂林市西面。 批鳞笔:用刀削去鱼皮的笔。比喻锐利的议论。 江上珠:指漓江上的象鼻山。 兴废事:指桂林山水的历史变迁。 霸王图:指桂林山水的壮美。 黄纛(dào)蛮君贵:指南诏国主,也称为南诏。 牂牁(zāng kē)汉迹孤: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经过的南方地区。 临碣石:指登上碣石山
【注释】 稽古井田迹:指考察古代井田制。 沟同列亩区:意思是田间的沟渠都与土地划分得十分明确,如同行列一般。 纷然成水火:意思是田间的水和火都分得很清,互不相侵。 论者局方隅:指那些谈论井田的人只局限于某一局部或地区。 新莽:王莽的新朝(公元9—23年)。 徒多事:徒是空话,多事是指新莽的农民起义军王莽政权在统治过程中,实行了许多暴政,激起了广大农民的反抗,导致民变四起。 荆舒:荆楚之地的人民。
诗句解释 1 龙以灵成形,石龙龙亦灵:这句诗意味着龙因其神秘的力量和形态被赋予生命。同样地,石龙因为其独特的形状和质感也显得生动且充满灵气。 2. 善通朱氏梦,能染顾君青:这里“善通”可能指的是善于沟通或理解的意思,“朱氏梦”可能是指某个人的梦境。而“能染顾君青”中的“染”可能表示影响、改变,“顾君青”则可能是某个人的颜色或者情感状态。这两句可能在描述石龙对某人的影响或改变。 3. 夭矫叶公璧
【注释】 七虞:《诗经》中的《七月》《东山》《伐柯》《大田》《甫田》《大雅》《抑戒》《小雅·甫田》(今名《大田》)。《诗序》:“《十月之交》,刺幽王也。刺其不能任用贤人,而贵妇人、幸小人。”此篇是沈约在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所作。 丁壮:指青壮年男子。馀三户:指余下的三个人家。惊闻:听到消息后感到震惊。 贡赋:指交纳租税。俞都:指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卜式:西汉人,以牧羊为生。边吏
【注解】铜柱铭奇烈:用铜柱来记载奇烈的事迹。方方事挽刍:用方形的木头来装运草料,表示劳苦。催科:征收赋税。书上考:写在纸上考核。嫠媪:寡妇。咸欲金如粟:都想得到像黄金一样的财富。未间裤倍襦:没有比衣服更贵重的。舟车纷载宝:各种船只和车子都装载着宝物。弊吏贵藏污:贪官污吏喜欢藏匿污秽之物。 【赏析】 这首诗是沈德潜对友人七虞七律诗的应和之作,其中第四首题为《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绝组诗之一
这首诗是诗人沈石友对七虞诗的感怀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忆早悬弧日,龙驹姚且都。 译文:回忆起年少时,我如同一匹龙驹般矫健有力。 注释:悬弧日,指的是古代男孩满月的时候。姚且都,指的是年轻的自己。 2. 稼陶成苦窳,泉布一糊涂。 译文:耕种和陶冶的生活变得困苦,就像钱币一样混乱。 注释:稼陶,指的是农耕和陶制。苦窳,指的是生活困苦或不顺利。泉布,指的是钱币。 3.
注释: - 一亭孤兀峙,有客冷焉癯。 - 亭子孤立,显得孤独凄凉;客人感到寒冷。 - 菽水礼书易,砚田坟壤墟。 - 以菽水(豆汁)为饮食,礼仪书籍容易得到;像坟地一样的砚田已经荒芜。 - 稀星悲在罶,止屋叹瞻乌。 - 稀稀落落的星星悲凉地悬挂在空中,人们停下脚步仰视乌鸦。 - 漆室贫人女,肠中百折纡。 - 贫穷的人住漆成的房子,心中充满了曲折和忧愁。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