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茫茫烟雨片帆中”,“茫茫”,迷蒙、迷茫。“烟雨”是朦胧的景象,迷离的景色。“片帆”,孤舟。“蒙蒙”迷蒙、迷茫。“渺茫”远,遥远。“烟雨”是朦胧的景象,迷离的景色,“片帆”是孤独的航船。诗人在茫茫的烟雨中驾着一叶扁舟飘荡。“极目低迷远树蒙”,远远地凝望着迷蒙中的近处树木。“低迷”“迷蒙”,指烟雨迷漫的景象
【诗句解读】 嗟来蒙袂者,半鬼半人殊。 空下牛衣泪,勿言秧马租。 少年轻贾谊,男子孰郇模。 安得流民绘,丹青四野逋。 【译文】 唉,那些被嗟来之苦的人们,一半是鬼一半是人,区别何在? 他们只能默默流泪,不能言说他们的辛苦。 年轻人像年轻的贾谊一样,而男儿谁能像郇模一样坚贞不屈? 怎样才能得到流离失所者的画像,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也能被世人铭记? 【注释】 1. 嗟来:古代的一种礼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感事》,全诗共八句,以下是逐句翻译: > 后生德壬辰八月二十二日出生。 > 老天在我心中有何目的?我埋葬了英雄,砍断了义士仁人。 > 上天对世人究竟有何打算?我崇尚毒蝎和蛾子,痛恨那些愚蠢顽劣的人。 > 孔子的檀香木不如桓魋的斧头,但当犊华死去时才来问津。 > 天下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我,杀了我让我成全自己,为什么不在此时呢? > 熊虺吞食人的灵魂,枭鸟啄食人的魂魄
寄怀杜纯大司寇 屈指燕山多好友,前有伯桃后渐离。 我生远在天东角,踽踽孤行无所之。 师门十九公其一,如垄上木木生枝。 人生会合当有命,日西月东谁能知。 十年曲涧与深篁,青猿对泣玄罴悲。 瘦烟守日风色严,幽怀宁不与之宜。 良书万里贻白屋,气凌金石并者谁。 易水之流亦不寒,黄金之台亦不夷。 夔龙在上箕颍下,野棠花发刘蕡祠。 注释: 1. 屈指:用手指计算。 2. 燕山: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3
谢元汴的《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其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春秋纪石鹢,穆子焚尪巫:春秋时期,石鹢被用于纪年。穆子在祭祀时曾焚烧过尪巫。 2. 市井虎蛟恣,山川鱼鹿枯:市井中,凶恶的虎蛟肆意妄为,山川中的鱼和鹿因干旱而干枯。 3. 縆弦摧柱绝,柔辔引骖敷:琴弦断裂,柱子折断,马车上的缰绳也失去了控制,车前马也失控狂奔。 4. 数顷南山豆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描述了诗人卖鸭买书的情景。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何来濯濯双花鸭,减餐买归荒亭角。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为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卖掉双花鸭。濯濯双花鸭,形容鸭子羽毛干净,色泽鲜艳。减餐买归荒亭角,意思是用节省下来的口粮买了一只鸭子,放在荒亭角落。 2. 尔性潢污藻荇间,五啄十饮色不乐。 - 这句话描写了鸭子在池塘中生活的场景。它说,你的本性是肮脏的,生活在藻荇之间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雨景,通过雪、雁、雨、天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冬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 第一句“雪以冱冬雁来宾,晴冬之雨亦雪然。”中,“雪以”表示雪花落在冬季;“冱冬”指寒冷的冬天;“雁来宾”指大雁归来;“晴冬之雨亦雪然”则表示晴天的雨也像雪一样。这一句的意思是,在冬日里,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大雁也回到了南方。 第二句“衡南既无雪与雁,一雨三日感苍天。”意思是说,在南边的衡山以南地区
【诗句释义】 嵬然在山竖毛须,左攫冯夷右天吴。 水犀组练耀蝥戵,炙牛饮酒唉腐儒。 前讴后瑟列笙竽,怒拥远山睨訾娵。 高舸大艑凌长飙,刁斗无声栖夜乌。 蛟□徒窟潜萑蒲,将军不诫身为鮬。 谁言将军力如貙,谁歌公无渡河乎。 【译文】 虎门的山峰耸立着,山上布满了茂密的毛发和胡须;它左面是冯夷,右面是天吴。 水犀皮甲组练般闪亮,炙牛皮制成的酒器令人陶醉。 前面有歌声后面奏瑟乐,列阵的笙竽声势浩大。
诗句: 年少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译文: 当年我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注释: 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 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 (步行) 赏析: 此诗通过生动的描绘李广少年时期勇战沙场的场景以及他因“无功”被弃的经历,展现了这位老将不服老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注释】 德戊子: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脱悍帅之难:脱脱任知州时,曾因事得罪权臣,后被调离徐州,苏轼作诗送别。 天之于吾何为乎,君之危兮臣羞矣。 天对于我(你)是干什么呢?你的危难(困境)啊,使我(感到)惭愧(羞耻)。 天之于世何为乎,龙之亢弓鲸凌耳。 天对于这世界(或人间)又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呢?就像龙亢弓、鲸冲天那样,威猛无比。 女娲之肠何如共工之头,不周山崩天地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