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金陵,古称南京,历史上曾是六朝古都,见证了无数繁华与沧桑。诗人于夕阳之际,遥望着那座熟悉的城市,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首句“城郭人民迥未移”,描绘了金陵城郭和城内的人民依旧,未曾因时间而改变,展现了历史长河中不变的宁静与底蕴。接下来诗句中的“夕阳鼓角不胜悲”和“屋檐几处添宫瓦,石路何年践御碑”,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过去的哀思。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金陵的历史变迁
庐山 匡庐入梦已多时,乘兴先探绝顶奇。 一路叶埋灵运屐,合山僧待子瞻诗。 云铺半岭村犹霁,雨在高峰客不知。 小竖暗携长笛至,拟登五老向空吹。 注释: 1. 匡庐:庐山的别称,位于今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 2. 入梦:比喻进入梦境。 3. 乘兴:怀着愉快的心情。 4. 绝顶:山峰的最高点。 5. 叶埋:树叶覆盖。 6. 灵运:东晋诗人谢灵运,字季翼,曾任庐江太守。 7. 子瞻:苏轼的字
《鸠兹酬张惕中》赏析 钱澄之的《鸠兹酬张惕中》,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诗。诗人以破衲少闻名,脱粟亲炊见尔情,展现了他简朴的生活态度。痛入箭创阴雨夜,梦回鼙鼓海潮声。表达了他在逆境中的痛苦和对理想的坚持。国恩祇觉今生重,交道谁言乱世轻则揭示了他对国家的感激和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动荡的时代里也显得更加珍贵。传说敬亭曾卧病,又冲泥泞去宣城。则是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
译文: 十七年前椒岭路,短驴疑在梦中行。 兵烽几度门无径,灵雨初通涧有声。 牛屋半楹啼寡姊,蔬盘一夜费贫甥。 老来万事心灰尽,益重人间骨肉情。 注释: 1. 十七年前:指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十七年了。 2. 短驴疑在梦中行:指诗人骑着短小的驴车,仿佛还在梦中行走。 3. 兵烽几度门无径:指战争时期,家门前的道路被战火阻断,无法通行。 4. 灵雨初通涧有声:形容雨后山涧中流淌的声音,清脆悦耳。 5.
【注释】 甲申、乙酉:指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清兵攻占南京。 上江:长江中游一带,即今江苏、江西两省。 二竖:史可法被俘后,清廷将他押往南京,用槛车送至南京城下。“二竖”是讥讽史可法的年老体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清军攻占南京时所作,借史可法之事抒发自己亡国之痛。 首句“史公将略本非长”,点出史可法并非将才。“将略本非长”意谓史可法的才能和胆量不足。史可法曾自比诸葛亮
``` 趁艇穿桥去复还,千村今有几村烟! 雪埋橡栗朝无食,风入牛衣夜不眠。 漂母未知亭长厌,野人莫字庾公贤! 荆州御史同为客,独许张融寄小船。 --- 注释: - 甲申乙酉:指明朝末年,甲申年与乙酉年交替使用,此处可能指代特定年代的混乱时期或诗人遭遇困难的时代背景。 - 趁艇穿桥:形容诗人利用船只在水上穿行,避开陆地上的障碍。 - 千村 今有几村烟
【注释】靖南:即黄得功,明代名将。甲申、乙酉:指崇祯元年(1628)。 靖南勇气冠诸勋,报主精忠独数君! 靖南侯黄得功(甲申、乙酉):指崇祯初年黄得功因战功封为靖南王。勇冠诸勋:勇猛过人,是所有将领中最为勇敢的。 报主:为君主效命;忠诚于朝廷。 精忠:对君主和国家极其忠诚。 数君:数得上的几位。 鹰饱:比喻狡猾奸诈。 防兔窟:指防备像兔子一样狡猾的敌人。 虎痴:比喻愚昧无知,如同老虎一般愚笨。
金陵王气已应终 金陵之巅,昔日王气犹在。马相者,其旌麾所指,正是南国之地也。北狩之君王空有恨,此恨非但于北地,亦是对南来之太后有所论功。孔苌、玄礼者,皆曾建议诛夷甫、戮国忠,然而事与愿违,杭州三学士却未能请剑成功,反使陈东之志未伸。 孔苌之建议诛夷甫,意在清除奸佞;玄礼之戮国忠,乃欲肃清党徒。然时移势易,奸佞虽除,却误伤良善,致使朝廷内外皆生怨气。太后南来,本欲论功,却又因权臣掣肘
江高响急客愁新,白舫青囊又浃辰。 辛苦樯鸠勤祝雨,浮沈波鸟漫亲人。 篙师水调声声楚,军吏边装处处秦。 旌节淹留缘底事?羽书今已隔三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澄之所作的《江雨赠延安刘客生卧病 其一 (丙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一联:“江高响急客愁新,白舫青囊又浃辰。” - “江高响急”描绘了江面波涛汹涌,声音如雷鸣般急促的景象,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不安与紧张情绪
【注释】 ①篷窗:以篷为窗。积雨,连日下雨。累旬,十天、二十天等。 淹:久。万恨添:万种怨恨。郤鉴:晋代清谈家谢安,字幼安。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②巾裾:古代妇女所穿的衣服。自取居人怪:自己觉得奇怪。居人怪,邻里间奇怪。面目还遭路鬼嫌:自己的面容也惹得路上的鬼厌恶。 ③黄星:指彗星。占:占卜。 【赏析】 “蓬窗积雨累旬淹”,是写诗人在篷窗下等待雨水的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