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思考,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辛苦延津事已非,生还辇下愿多违!”此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失望,对现实的不满。“延津”,在今河南开封县东,是汴州(今河南开封)的门户。“辛苦”一词表明了诗人的辛劳和艰难
【注释】 庾岭:山名,在今江西赣南地区。军书:指战报。昼夜飞:日夜不停地传送。南昌:指江西省的省会南昌。无计解重围:没有好办法解除重围。孤城:被围困的城市。烽(fēng)锁:烽火台的警报,这里指被敌军包围。粮垂尽:粮食快要吃完了。间道:小路。人疏信渐稀:人烟稀少,传递的信息越来越稀薄。入对:进宫应对。方略:策略、计策。请师:请求援军。空见:白白地见到。节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送吴青闻给谏解官西上(戊子)》是明末清初诗人钱澄之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炉烟初散解朝衣,白舫苍梧去不违。 抗疏未蒙明主放,避谗先许直臣归! 忧时计笑书生过,去国人怜谏草稀! 似我合随梅尉隐,伏波山下订渔矶。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详细翻译和赏析: - 首句:“炉烟初散解朝衣,白舫苍梧去不违。” 这两句描述了吴青闻给谏离开朝廷的场景。清晨时分,炉中的烟雾刚刚散去,他整理好朝服准备离去
【注释】戊子: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方密:指李白的友人方干。信见寄:书信中有诗相赠。亡命:逃难之人。五经:指《周易》《尚书》《礼记》《春秋》《诗经》。岭峤:岭南山岭,指广东、广西一带。分飞:离别。痛甲申: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夜卧惊啼:指梦见老虎而惊醒。朝行掩面:指看见人害怕而掩面。佣书:雇请他人为抄写书籍。海市:指海上集市。变:变化。卖药:卖药治病。山城:指四川成都
注释: 1. 全阳官路万株松,蔽芾千年不受封:全阳官道上有万株松树,郁郁葱葱千年不被封。全阳:地名。 2. 为驻元戎休汗马,遥瞻大旆杂交龙:为了停歇将军而停止骑马,远远地看见旌旗飘扬如龙交舞。元戎:指将军。 3. 阴森夹道风堪御,屈曲临关幰不容:道路两旁阴暗森严,风吹起来足以抵御寒冷。弯弯曲曲的山路临近关卡,车辆扬起的尘土不能挡住视线。阴森:形容道路两侧树木茂盛、阴暗。 4. 见说相公曾揽辔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的《寄呈留守瞿相公 其二 (戊子)》。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中兴根本仗谁留” 恢复国家繁荣昌盛;根本,比喻国家的根本大计或重要支柱
酬金给谏卫公(戊子)峒户蛮村老此身,直声猛气动延津。 重来琐闼风裁旧,独对青蒲袖草新。 多难朝廷容敢谏,中兴将帅重清贫。 金章铁券休轻觑,抗疏当关正有人! 注释: 1. 峒户蛮村老此身:峒户和蛮村,指的是作者的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峒,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蛮村,指边远山村。 2. 直声猛气动延津:直声,直言敢言。延津,指东汉时期的张纲,因敢于直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 3. 重来琐闼风裁旧
《全阳松和留守相公韵其四》(戊子) 此地新经虎豹过,更冲炎暑去如何! 烽销喜见栖玄鹤,泉闭嫌曾饮橐驼。 侧耳寒涛疑泛海,沾衣空翠笑扪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经过虎豹出没的地方,如今又经历了炎热的夏天。作者通过观察烽火销灭的情景和看到栖息在玄鹤、饮水于骆驼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 全阳松:即全阳,字子陵,东汉末年隐士。 和留守相公韵:指与留守相公(指作者的朋友)的诗作押同韵。 其三:是组诗的第三首。 戊子: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戊子年是指宋朝神宗熙宁元年。 “天南捧日再兴年”:意为在天南捧日再次振兴的时候。 “草木公然戴汉天”:形容大地上的草木公然高高地顶着天空。这里指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弘景爱声空忆隐”:意为弘景虽然喜欢清幽的环境,却空怀念隐居的生活。
【注释】 沙县:今福建省沙县。断雁行:指战乱中离散的雁群,这里比喻被流离的人民。先公:指诗人的祖父。旅榇:随葬的灵柩。淹:滞留。左衽:古代吴地居民穿交领的衣服,即左衽。南冠:古代戴乌纱帽的人称为“南冠”,这里指汉族人,因为吴地沦陷后,衣冠南渡。宁宜去:指正统之年,应该离开此地。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在福建沙县目睹了战争的惨状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全诗语言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