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晖
【注释】 闻雁:听到大雁的叫声。 一雁哀鸣深夜过,寒磴无奈客心何:一只大雁在深秋的夜晚发出凄厉的叫声,我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回想着远方的故乡,却无法排解心中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孤飞怜尔荒江道:大雁独自飞翔,我同情它那在荒芜的江路上艰难前行的痛苦。荒江道:荒凉的江河。 荆棘严霜处处多:到处都是荆棘和严寒的霜冻,使得大雁难以生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对大雁孤独飞行的描写来抒发其思乡之情
【解析】 此题考核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内容,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这首诗的注释有:舟中夜坐(泊船于江边小舟中) ;荒岸:荒凉的岸边,指孤舟停泊之地。残宵:残夜。摇摇:摇曳。红烛:点燃了烛光。磊磊:波涛滚滚。怜余:怜悯我。风尘:世俗污浊之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和重要词语来分析,最后得出答案。本题注意“尘”是尘埃的简称,比喻人的思想;“楼台”是建筑物的意思。“半径残花燕子来”一句中“半径”是指燕子飞行的速度。 【答案】 枕上偶成 (一) 倦思如尘拨不开,一天风雨锁楼台。 译文:我因困倦而入梦,但思绪像灰尘一样难以驱除,整天都笼罩着一层愁云。 (二)
秋日傍晚,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萧瑟秋风中落下,两岸芦花被风吹拂着发出沙沙的声响。 我独自怅惘地转身回望,只见残破的月亮倒映在江面上。 注释: - 秋暮:指秋天傍晚时分。 - 萧萧雨:形容秋雨细密而连绵。 - 芦花两岸声:描述两岸芦苇丛中的芦花随风摇曳的声音。 - 怆然一回首:表示诗人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思乡、怀人等)而感到悲伤地回望。 - 残月下江城:描绘了一幅夜晚月光照耀下的江边城市的景象。
【注释】: 雁声催向玉门关,一曲琵琶马上闲。 - 雁声催向玉门关:雁群的鸣叫声在耳边响起,让人想起遥远的家乡和亲人。 - 一曲琵琶马上闲:演奏着悠扬的琵琶曲调,在马上悠闲自在地度过时光。 回首汉宫三十六,独留明月照朱颜。 - 回首汉宫三十六:回顾过去的生活,想起了曾经繁华的宫廷生活。 - 独留明月照朱颜:独自一人面对皎洁的月光,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赏析:
注释:心事凄凉,我的心情萧条,还没有资格来谈论它。愁绪袭来时,风雨交加,度过早晨和黄昏。天涯海角还有思念亲人的泪水,傍晚时分登上高楼恐怕会断魂。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句。诗人以“心事”开篇,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落寞。接着用“未可论”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迷茫和无助。然后描绘出一种愁雨交加的景象,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痛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离家已五日 - 已经离开家五天了。 2. 不尽故乡愁 - 故乡的忧愁难以完全表达或消除。 3. 驿树一行直 - 驿站旁的树木排列成直线。 4. 空山两岸秋 - 空旷的山脉,两侧是秋天的景象。 5. 暮云依鸟没 - 傍晚时分,云雾似乎随着鸟儿一同消失在天空中。 6. 寒角咽江流 - 寒冷的风声似乎在江水中发出呜咽的声音。 7. 独立一相望 - 我独自一人站在那里,远远地望着远方
【注释】 归盐官(今浙江海宁):在杭州湾北岸,为唐代诗人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所居。 诸姊:指作者的姐妹辈女子。 沧江上:泛指长江边。 易断魂:容易使人感到悲切伤感。 【赏析】 此诗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写给他的姐妹辈女子们离别赠别的诗篇。首联写与姐妹们的离别之情,“如何离别意”,说明她们离别时的心情是极其痛苦的,而“相对转无言”,则进一步表现了她们的悲痛心情。颈、尾两联写别后怀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诗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舟中”即船中,泛指船上。 【答案】 译文:在一年中多次经过此江滨,唱歌痛哭文章真真切切,我感慨万千。回首往事茫茫一片伤心泪下,这人间的深深怨恨究竟由谁承担? 注释:①一洒泪:指感慨万分,流下了伤心泪。②深恨:深沉的怨恨。③着何人:归结到谁
登程更已残,夜寒生凄恻。 微风淡云月,清露孤舟夕。 回看水茫茫,江影千重白。 俯首一沉思,转侧愁更忆。 阿爷白发多,阿母衰颜色。 临别语殷殷,一步屡休歇。 嘱儿勿思亲,亲侧人如积。 阿姊隔无多,阿妹同衾席。 阿兄将至京,有嫂能侍食。 出房语复语,大母重呼入。 秋尽早制衣,寒近催刀尺。 今夕儿自去,儿像留吾侧。 未能同色笑,聊可慰岑寂。 莫为儿女态,早定归宁日。 当此愁思中,转觉欢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