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锡嘉
翡翠环,葳蕤锁。飞絮入帘春已深,闲花背客娇无那。 注释与赏析: 翡翠环,葳蕤锁。飞絮入帘春已深,闲花背客娇无那。 翡翠环,即翠绿的环佩,这里形容女子佩戴的首饰。葳蕤,形容草木繁茂。这两句描写了春日里一位女子在闺阁中的情景。她佩戴着翠绿的环佩,周围是繁密的花草。 飞絮入帘春已深,闲花背客娇无那。 飞絮入帘春已深,飞絮是指飘舞的柳絮,它们纷纷扬扬地飘进窗户,暗示春天已经到了深春时节
【注释】 不寐(mèi):睡不着。 铜荷:铜壶,指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 红蜡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泪。 【译文】 深夜默坐愁如海。月光皎洁映照光彩。带影下闲阶。凉花含露开。 铜壶滴漏红蜡泪。时间已转无睡意。何处白云峰。悠然度远钟。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思念及因思念而失眠的痛苦。 上片写夜深人静,独坐无聊,愁思如海。“月华皎皎流光彩”,月华皎洁,流光溢彩
晓星脉脉疑私语。 荷塘露渍香如许。 残月下庭梧。 云痕淡欲无。 注释:清晨的星星仿佛在低声私语,荷塘上沾着露水的荷叶散发出阵阵香气。 微波词漫托。宝镜开妆阁。 妆罢自沉吟。隔帘环佩声。 注释:微风吹拂着水面上的波纹如同低语。打开梳妆台镜子映入眼帘,我独自沉思。隔着帘子传来的佩饰叮当声,是有人在轻轻走动。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女子独处时的所见所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注释:燕子剪裁长条的羽毛,黄莺织梭编织短小的翅膀。人静绿窗花影映着寒冷,园亭被痴云所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阴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前两句写燕子剪裁长条的羽毛,黄莺织梭编织短小的翅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后两句写人静绿窗花影映着寒冷,园亭被痴云所管,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一叶落秋思 小院,秋日阴冷,一片夕阳的美景。 井梧已渐凋零,新凉是谁先察觉? 谁先察觉?满眼都是西风之苦
【注释】 别后心情知否。浓睡非关中酒。风骨太珊珊,憔悴不殊秋柳。 消瘦。消瘦。长是翠眉低皱。 【译文】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的心情如何?不是因为酒醉而睡觉。身材瘦长,就像秋天的柳树一样。 总是愁苦,总是愁苦,长长的眉毛总是低垂着。 【赏析】 此词写闺思之久,以别后的孤寂、相思之情和憔悴的外貌相联系,表达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起句“别后心情知否”,直接点明题意,表明了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
珍珠箤索流苏帐。翠衾蕤枕愁相傍。辗转不成眠。飞花香满天。 阑干红屈曲。露滴娟娟竹。萤火隔帘青。错疑灯一星。 注释: 1. 珍珠、箤索流苏,指装饰华丽的帷帐和帐幔。 2. 翠衾、蕤枕,指绣有花纹的被子和枕头。 3. 辗转不成眠,形容夜不能寐,无法入睡。 4. 飞花香满天,形容香气弥漫在天空中。 5. 阑干红屈曲,指栏杆上的红色弯曲处。 6. 露滴娟娟竹,形容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洒在竹子上。
【解析】 本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咏物寄寓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上片“兰汁酽倾金瓮”,写秋夜饮宴的情景。“未醉乱愁常拥”,写自己饮酒后心情的烦乱。下片“凉夜看星河”点明时间,接着“花浥露华”写酒宴上的景色,“枝上月寒香冻”用比喻手法写月光如霜、香气袭人,衬托出自己的孤独凄清。结句“如梦”。以梦醒作结,既与上片的开头相呼应,又与下片的花露之景相照应,使全词在结构上首尾圆合。“如梦”二字
【解析】 1. 本词写秋景,但并不直说,而是通过“门掩”的描写和对“虫语”的渲染而点明。 2. “绣帷香笼篝火”“紫桐花亸”,这些细节描写了词人深居简出,闭门谢客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孤独、郁闷、寂寞的情感。 3. “虫语怨清秋”,这句中的“秋”,是季节,也是秋天的天气,更是秋天的心情。这里的秋,是词人的心境。作者通过“虫语”写出了秋天的凄清、凄凉,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所以
菩萨蛮 · 不寐 凉飙瑟瑟芦飞雪。愁连一片关山月。相对不胜情。长空雁字横。 井梧飘落叶。虫语鸣凄切。此调叶清商。做成今夜凉。 译文: 清凉的风吹过,芦花像被吹飞了雪花,天空中弥漫着愁绪和一片关山月影。我与你相对而坐,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深情,只能让长空中的雁群在空中飞翔形成一道道横列的字迹来传达我的心声。 井边的梧桐树飘落了一地的叶子,夜晚里蟋蟀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凄凉和痛苦。这曲调如同秋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