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锡嘉
【解析】 1. 本词写秋景,但并不直说,而是通过“门掩”的描写和对“虫语”的渲染而点明。 2. “绣帷香笼篝火”“紫桐花亸”,这些细节描写了词人深居简出,闭门谢客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孤独、郁闷、寂寞的情感。 3. “虫语怨清秋”,这句中的“秋”,是季节,也是秋天的天气,更是秋天的心情。这里的秋,是词人的心境。作者通过“虫语”写出了秋天的凄清、凄凉,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所以
【注释】 井栏:井边的栏杆。曲曲:曲折。叠叠:重叠。和愁:同“和闷”,压抑愁思。紫燕:燕子,此处指春燕。楝花(liàn huā):楝树的花。小步:轻轻步行。啼鹃:杜鹃鸟。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少妇春日独处时的所见所感。词中描绘了闺中少妇的幽怨,表达了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闺中少妇独自在梨花院中的情景。开头二句写梨花院中景物。“井栏曲曲”两句说,井栏边,一株株梨花开得正茂
【注释】 菩萨蛮 · 春昼 雨丝风剪清明后。东风着意搓烟柳。雨过墨香濡。裁书付雁奴。 小桃含笑靥。心事和谁说。午篆尚留香。兰闺春昼长。 【赏析】 《菩萨蛮·春昼》:这首词是作者在春天的一个上午,看到小桃含笑靥、闻到墨香,想到心事无人倾诉,于是用笔写下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全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上片起句“雨丝风剪清明后”写春雨绵绵,风轻轻吹过
瘦比黄花如许。独坐数残更鼓。梦中游故地,岁月无情如梦。 无语。无语。秋雨隔帘滴滴。 注释:瘦得像秋天的菊花那么瘦,只有我一人孤独地坐着听漏壶里滴答滴答的更鼓声,梦里回到了过去的地方,岁月无情地抛弃了我们,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坐着,泪水像窗外秋雨一样滴答滴答落下。 赏析: 这首《如梦令·秋思》是一首词中写景的词,通过写梦、写泪、写雨,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晓灯明灭春寒重。暗风吹破离人梦。梦里意阑珊。泪珠和粉弹。镜波寒漾绿。对影空枨触。纤手折红兰。怕簪双鬓鬟。 注释: 1. 晓灯明灭春寒重:在清晨的灯光下,春天的寒冷加重了。 2. 暗风吹破离人梦:冷风突然吹来,打破了离人的美梦。 3. 梦里意阑珊:梦中的情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4. 泪珠和粉弹:泪水与粉末混合在一起,像是被击打出来的珍珠。 5. 镜波寒漾绿:镜中的波浪在寒冷中泛着绿色。 6.
蒙蒙漠漠梨花雨。喃喃紫燕春风语。眉黛锁春山。别来妆镜开。 翠螺铜雀研。金缕鸳鸯钏。点笔写花枝。轻红泛荇丝。 注释: 1. 蒙蒙漠漠梨花雨:形容春天的梨花如同细雨般纷纷扬扬,给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感觉。 2. 喃喃紫燕春风语:描述燕子在春风中呢喃着,仿佛在为春天唱着赞歌。 3. 眉黛锁春山:形容女子眉毛如春山般美丽,用眉黛来形容眉毛,既形象又生动。 4. 别来妆镜开:表示自从离开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及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此诗是苏轼在赴京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之情。 “重叠金壬午夏送岷儿入都秋试”,这是第一句。首联点明时令,渲染氛围。“重叠”二字,写雨声连绵不断,又写出了时间之久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野客所作的《金缕曲·快读萍渔稿》。诗中描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表达了深厚的友谊。 以下是诗句的翻译: 1. 金缕曲 快读萍渔稿。问君家、当年笛谱,赏音多少。百尺楼头明月满,缘底泪痕双照。料别恨、天涯曾抱。却美清才兼福慧,有声声、琴瑟赓同调。馀韵歇,画梁绕。 译文:请快速阅读萍渔的手稿。请问您家,当年的笛子谱子,有多少欣赏的声音?百尺楼上的明月高悬,因为悲伤而泪流满面
菩萨蛮·秋闺 月明如水虚廊静。玉绳低亚珠帘影。庭院嫩凉天,花枝瘦可怜。枕香红印粉。梦懒愁无准。银烛冷棋枰。秋窗夜夜情。 注释: 1. 月明如水虚廊静:明月明亮得就像水面一样清澈透明,空荡的廊子显得格外宁静。 2. 玉绳低亚珠帘影:月亮映衬在珠帘的影子上,仿佛是玉钩般低垂。 3. 庭院嫩凉天,花枝瘦可怜:庭院中的空气清新凉爽,花香四溢,然而花枝却显得有些消瘦、可怜。 4. 枕香红印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把握诗歌的写作手法,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天遣悲欢”句是说天地间的一切喜怒哀乐,都是命中注定的;“黯然魂已都消”是说自己的魂魄也都被悲伤忧愁所吞噬,消散得无影无踪了。“记藕花生日”,藕花开放的时候,也就是作者出生的日子,也是作者与父母团聚的日子(“生日”即指出生之日),但此时作者却只能远别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