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内残红帘外月。乡情客思都凄切。饥鼠暗窥人。梦儿成未成。
琴书还伴我。兀自中宵坐。瘦马啮空槽。壮心千里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及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此诗是苏轼在赴京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之情。

“重叠金壬午夏送岷儿入都秋试”,这是第一句。首联点明时令,渲染氛围。“重叠”二字,写雨声连绵不断,又写出了时间之久。“壬午”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此时正为官于京师。“夏送”“秋试”,说明诗人是在夏天送儿子去参加考试的,而到秋天,儿子已经应试归来了。“窦店”,是京城附近的一个旅店名,也是诗人与儿子离别之地。“遇雨二首”,说明诗人当时正是在途中遇到下雨。

“帘内残红帘外月”,这是第二句。“残红”指落花,“月”是诗人所见之景。“残红”、“残月”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气氛。“乡情客思都凄切”,这是第三句。“乡情”指对家乡的依恋和怀念之情,“客思”指在外漂泊思归之情,这两句连在一起,表现的是诗人因离家远行而产生的愁苦和哀伤之情。“饥鼠暗窥人”,“饥鼠”是诗人所要描写的对象,“暗窥”则表明饥饿的老鼠正在偷偷窥视着人,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的同情之心。

“梦儿成未成”,这是第四句。“梦儿成”与上句的“饿鼠窥人”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凄凉和无奈。“梦儿成未成”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寓含深意。“成”字用得非常巧妙,既表现了诗人对儿子成功归来的期盼之情,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儿子能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又怕儿子功成名就之后离自己而去,从而产生无尽的失落感和空虚感。“瘦马啮空槽”,这是第五句。“瘦马”是诗人所骑乘之物,“空槽”是马所食的食物。诗人以瘦马啃食空槽的情景比喻自己的孤独、辛酸生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壮心千里遥”,这是第六句。“壮心”是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千里”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目标。“壮心千里遥”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悲凉之感。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诗人与儿子分别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人在逆境中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答案】

【注释】

(1)重叠:连续。

(2)壬午: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3)窦店:京师近郊一旅店名。

(4)“乡情、客思”:均指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5)“遇雨”:指在途中遇到下雨。

(6)“琴书还伴我”,指诗人仍然陪伴着儿子,一起读书写字。

(7)“兀自中宵坐”,指诗人一直坐到半夜还没有入睡。

(8)“瘦马”:形容诗人自己骑着的瘦弱马匹。

(9)“嚼空槽”:形容马嘴里没有食物,形容诗人的生活十分清苦。

(10)“壮心”:指诗人的雄心壮志。

(11)“千里”:指诗人心中的理想目标。

(12)赏析:这首诗作是苏轼在赴京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而优美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