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此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美人”的形貌来赞美周昉的画工技艺。然后,逐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结合注释作赏析即可。 【答案】 (1)若个风姿可肖卿——谁有如此美妙的风姿?卿:古称君。 (2)曾于纸上唤真真——在纸上呼唤出真实的美人形象。 (3)天生媚妩宜留影——天生娇媚妩媚适宜留下影子。
诗句如下: 燕支山下月轮昏,忍弃红颜出玉门。 注释与译文: - 注释:燕支山,古地名,今属中国新疆地区。 - 译文:在燕支山下,月亮显得昏暗不明,忍受着离别,不愿离开美丽的容颜而走出玉门关。 译文为“在燕支山下,月亮显得昏暗不明,忍受着离别,不愿离开美丽的容颜而走出玉门关。” 关键词解释:“燕支山”是中国西北边陲的一座名山,以其美丽的传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著称
诗句释义: 1. 门对青溪柳影低:门前对着一条青绿色的溪流,柳树的影子低垂。这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2. 个侬家住板桥西:我住在板桥西边。"个侬"是古汉语中的自称代词,"住"表示居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居住地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家乡的紧密联系。 3. 命如难续春蚕尽:命运好像像蚕一样难以持续,已经尽了。这里的“蚕”象征着生命和岁月,而“尽”则表示生命的终结
诗句:燕支山下月轮昏,忍弃红颜出玉门。 译文:在燕支山下的黄昏时分,月亮显得朦胧不清,我忍受着痛苦,不得不带着美丽的容颜离开家乡。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困境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一个古代女子在战乱中被迫离家的悲惨境遇。诗中“忍弃红颜出玉门”一句,不仅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更体现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无奈。 注释: 1. 燕支山:位于今北京市延庆区,是中国古代北方的重要山脉之一。 2
【注释】 钗堕:指发髻散乱,钗被弄落。香云:形容美女的头发如香云那样柔美飘逸。盘:古代的一种头饰。 红蕤(ruí):红色花穗。软贴:轻轻贴着。媚霞:指美人的娇媚之姿。丹:红。 羞谑浪头难起:害羞而不敢与对方开玩笑打闹。谑浪:戏谑,玩笑打闹。 忽梦欢场泪暗弹:突然梦见欢场中的情景。欢场:歌舞场,也泛指繁华之地。 熏麝拥眠窥月到:以熏香来熏人入睡,用被褥将她紧紧裹住以暖身。 啼莺唤觉惜春残
诗句释义: 1. 晓起犹馀醉脸丹 - 清晨起床时,脸上还留着酒的痕迹,显得红润。 2. 绮疏羞对玉台端 - 在绮丽的屏风前,羞涩地面对玉石般的台面。 3. 描成两道春山远 - 用笔描绘出远处的山形,仿佛春天般遥远。 4. 照彻一泓秋水寒 - 秋天的水面清澈透明,映照着寒冷的月光。 5. 不信如花光灼灼 - 不相信花朵的光如此明亮夺目。 6. 果然似月影团团 - 确实像月亮的影子一样圆圆。 7.
晚过高邮 绿杨遥指归程,湖面连天八月平。 两岸人声喧晚市,几行鸦影入荒城。 野花篱落孤烟直,衰草祠堂老树横。 却忆画船秋泛棹,去年今日不胜情。 译文: 我站在高邮的岸边,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远处的杨柳轻轻摆动,仿佛在指向归途的方向。湖面上的景色宁静而美丽,水面如同镜面一般,与天空相连。两岸的市集热闹非凡,人们络绎不绝,喧嚣的声音此起彼伏。几只乌鸦静静地落在了荒野的城墙上
【注释】 1.美人十八首:指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美人十八首》。 2.塞上:这里指长江边。 3.吴侬:即吴地的方言,泛指江苏一带的人。 4.生小:从小就。 5.木兰桡(nāo):用木兰木为桨,木兰木是一种生长在水边、叶子大而圆的乔木,古人常取其制作舟船。 6.五湖:指太湖、鄱阳湖等五个湖。 7.桃叶渡:地名,在今浙江苏州西郊。 8.衣香人影过红桥:形容美女婀娜多姿,香气袅袅,美丽动人。 9.赏析
【注释】 1. 检诗稿:检查自己的诗稿。 2. 假我韶年:指暂时的、年轻的时光。 3. 悦性灵:使本性愉悦。 4. 候虫时鸟发新声:候虫和鸣,时鸟鸣叫,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5. 渐知阅世黄粱熟:逐渐知道世事如梦,人生易老。 6. 未肯饶人白发生:不肯轻易放过别人,也不愿自己过早变老。 7. 气偶不平缘咏史:因咏史诗而感到不平之气。 8. 过犹可恕为多情:过去的行为可以原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深的愁绪和无尽的哀思。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江南江北长新愁 - 江南江北:指的是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这里特指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 - 长新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或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长期在外而积累的深深忧愁。 第二句:廿四桥边第几楼 - 廿四桥:指的是扬州的二十四桥,一个历史悠久的美丽景点。 - 第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