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赏析: 第一句: - 捩柁扬帆似发机: 扭转舵轮,扬起船帆,仿佛启动了机器。这里的“捩”意为扭转,“舵”指船舵,“扬帆”即展开船帆。“发机”是指启动机械或机器。这句描绘了船只准备起航的场景。 第二句: - 茫洋自顾此生微: 在广阔的海洋中,我独自面对这渺小的生命。这里的“茫洋”指广阔的大海,“自顾”即独自面对,“此生微”意指生命的微小
【注释】 劳:烦,忧虑。 远眺:眺望。 累十馀日:经过十余天。 书怀:写诗寄托怀抱。 大海:指大海。 劳望:烦劳瞭望。 长天:辽阔的天空。 水云:指海中的波浪和云彩。断续:断断续续。 中外:这里指海中上下。 远鸟:远去的鸟儿。搴(qiān):拔取、提起的意思。 虚沙:虚泛的沙滩。砧(zhēn):砧石,捣衣的工具。 遐心:远大、高远的心愿。 【赏析】 此篇为作者海上飘泊之作。首联写自己身在大海之中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台人服多不衷,戏为一 绝”。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台人服多不忠,戏为一绝”出自李绅《新乐府辞十首》。 此诗前两句写江南风俗与中原大异,后两句写吴地风俗与中原迥异。 【译文】 江南人的服饰大多不忠实,随意为之,随意为之。 天涯风俗漫相亲,吴带曹衣迥不同。
重九日偶题 黄菊难寻处士家,也无枫叶受霜华。 海东秋思知多少,为问墙边消息花。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1. 黄菊难寻处士家:指在重阳节这天,很难找到一位隐逸的高人(处士)的家,可能是因为他隐退或不为人所知。 2. 也无枫叶受霜华:意指即便到了深秋时节,也没有见到任何带有枫叶和秋霜的景色。 3. 海东秋思知多少: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秋天美景的无限思念,“海东”可能指的是遥远的东方或海外。 4.
【注释】: 不毛绝塞几经年,又到文身海国边。 注释: - 不毛绝塞(wú máo jué sāi):荒芜的边塞。 - 几经年:几年,经过几年。 - 又到文身海国边:又到了文身国(今越南中部一带)。 译文: 荒芜的边塞已经好几年了,我又回到了文身国的海边。 帆挂逆风舟宛转,浪翻危屿岸流连。 坐倾北苑先春露,卧展南菙第一篇。 我与轻鸥同泛泛,未知何处是桑田。 赏析: 这首诗以渡浯通支海为题
洛阳桥 四十七门分雪浪,三千馀尺驾虹梁。 垒渊不道蒙神力,观海何曾似洛阳! 鱼鸟逍遥倭鬼遁,轮蹄安稳孽龙僵。 迎潮磊磊支危石,尚与渔家养蛎房。 注释: 1. 四十七门分雪浪,三千馀尺驾虹梁:洛阳桥有四十七个门,每扇门像雪花一样的白浪,三千多米长的桥架起如飞虹般的桥梁。 2. 垒渊不道蒙神力,观海何曾似洛阳:垒山的深渊不知道有多少神灵的力量,观赏大海又怎么能比得上洛阳呢? 3. 鱼鸟逍遥倭鬼遁
【注释】 半生:一生。魂梦:比喻思想、幻想。关塞:指边疆。须眉:胡须和眉毛。点:涂抹。吴霜:指吴地的白头人,即白发。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老将悲秋感怀的诗作。全诗以“鬓边不是点吴霜”一语作结,言外有味,耐人寻思。 首句写诗人自叹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半生”,指一生。“魂梦总飞扬”一句,是说诗人一生都在幻想驰骋,然而事与愿违。“关塞”“须眉”,指边疆戍守之事和须发苍苍之貌
注释: 揽镜 其一: 东归新镊一霜髭,不遣妻看怕婢知。 白到于今曾不恨,青铜闲对数银丝。 译文: 东归后新拔了一颗白发,不想让妻子看到害怕,也不想让仆人知道。直到如今我也没有后悔,闲暇时对着青铜镜子梳理那些银色的胡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头发白了之后的一种感慨和自嘲。"东归新镊一霜髭",意思是说自从东归之后,我新拔了一颗白发。这里用了“新镊”一词
斋日书意 飞潜物性有升沉,乡入无何岁月深。 起视秋云归视镜,昼观潮水夜观心。 译文: 我观察到飞潜万物都有其自然的变化规律,无论是进入还是离开故乡,时间都过得很快。我起身时看秋天的云,躺下时看镜子,白天观察潮水的涨落,夜晚观察自己的心境。 言敦宿好惟开卷,愿息尘机偶对琴。 译文: 我希望坚守内心的爱好,经常读书。希望停止世俗的事情,偶然弹奏一下乐器。 万事等闲成一笑,消磨不尽是哀吟。 译文: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要平时多读名篇佳作,并掌握常见的古诗类试题的考点,如炼字、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分析等。此题要求学生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翻译,最后赏析,属于综合题,答题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