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弁
逸兴常时有,逢秋一倍多。 山长含楚雨,天远接吴波。 寻壑同元亮,浮家伴志和。 钓竿行入手,还着向来蓑。 注释: 1. 逸兴常时有:指诗人的兴致常常很高,不减当年。 2. 逢秋一倍多:秋天到来,诗人的兴致也加倍地高。 3. 山长含楚雨:山峦连绵,仿佛在含蕴着楚地的细雨。 4. 天远接吴波:天空遥远,仿佛在承接着吴地的波涛。 5. 寻壑同元亮:寻找山谷,就像晋代的陶渊明。 6. 浮家伴志和
冬雨的译文: 冬日的雨水无法结成雪花,北方的寒冷没有达到极点。 山中藏着无数的山峰秀丽景色,云层结成四垂的阴霾。 纷纷扬扬洒向朝堂阁楼,残声飘入夜晚的被褥。 这足以洗去兵器铠甲,能够抚慰此时的心情。 注释: 1. 冬雨不成雪:冬日的雨水无法凝结成雪花,说明天气寒冷,还没有下雪。 2. 北风寒未深:北方的寒冷还没有到达极点,意味着冬天还没有完全结束。 3. 山藏千垒秀
绝域年华久,衰颜泪点新。每逢寒食节,频梦故乡春。 草绿唯供恨,花红只笑人。南辕定何日,无地不风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寒食节这一特定节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无尽的哀愁。首句“绝域年华久”揭示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奈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次句“衰颜泪点新”,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泪流满面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注释:葡萄生长在西域,汉朝的使者把它带回中原。自从到了中原以后,它先被栽植于皇家园林中。 赏析:诗中通过葡萄的生长和传播历程,反映了我国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以及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首句“葡萄产西域”,点出了葡萄的原产地,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伏笔。二、三两句描绘了葡萄由西域传至中原的历程。诗人巧妙地把葡萄的生长过程比作汉使的往返,生动地展现了葡萄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史
客夜 城月四更上,窗风一室幽。 纤云萦雁塞,重雾逼貂裘。 兵革何年息,乾坤此夜愁。 殊乡两行泪,骚屑洒清秋。 译文: 在客店里过夜,窗外月色如钩,寂静的夜晚只有我一人。微风从窗户吹来,带来一股清凉,但四周却显得格外幽静。天上的云彩像小山一样堆积在天边,仿佛把天空也遮住了。外面的浓雾笼罩着大地,仿佛把大地也遮住了。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的心充满了忧愁。我在异乡,泪水沿着脸颊流下
【注释】 上巳:古代农历三月巳日为上巳节,古人于此日修禊。此诗是诗人在上巳节的即景感怀之作。晦朔:指阴历月初和月末。中原:指中原地区。风烟:比喻战乱。汉节:汉朝符节,这里借指朝廷的官位。楚囚悲:指身在异乡作客的悲伤。鸾旗:指帝王的仪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上巳时节的思乡之情的诗。诗中“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两句写出了诗人游赏上巳节时的心情,他行走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译文】 我客居异地多年,被山环绕、与世隔绝;秋风萧瑟吹入笛声,夜晚明月映照在衣襟上。 待他日再谈心时,今日已决定捐躯报国;飞霜满头,镜中白发难以梳理。 【注释】 摅:抒发。抱:胸怀。 殊方:异乡。 撗(qǐn):同“引”,拉,引。 沾襟:沾湿了衣襟。沾衣,谓衣襟湿润。 造膝:接近膝盖。 他日:未来的日子。 捐躯:献出生命。 飞霜:形容头发斑白如霜。 明镜:指铜镜。 发短不胜簪:意思是说
【注释】 战伐:战争。何年定:何时能平定?悲愁:忧伤。是处:到处。黄云萦:黄云缠绕在。晚塞:傍晚的边塞。白露下秋空:清晨的露水覆盖着秋天的天空。鱼跃深波月,乌啼落叶风:大雁从深水里飞跃而出,月亮在水面上映出影子。鸟在树上啼叫,落叶随风飘散。谁知渡江梦,一夜绕行宫:我何时才能渡过长江,一夜之间绕行宫中。 【译文】 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平定战争,忧伤之情到处都一样。黄昏时黄云缠绕在边塞上
注释: 1. 有北何堪说:有什么北方可以留恋呢? 2. 如南未是归:不如南方不是归宿。 3. 并门子径往:我儿子要去并州的路上经过家门。 4. 汉节我方鞿:我正用汉朝的符节,把马缰绳勒紧。 5. 笔砚论心久:我们在一起讨论了很久。 6. 干戈会面稀: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 7. 新程相忆处:在新路上想念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其子到并州去时写的。全诗表达了对儿子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
独坐 草冻慵抽碧,桃痴懒晕红。 黄云犹汉野,紫塞漫春风。 使节空留滞,侯圭未会同。 阶除雪不扫,独立数归鸿。 注释: - 独坐:独自坐着。 - 草冻:草被冻僵了。 - 慵抽碧:懒得抽出碧绿色的芽儿。 - 桃痴:形容桃花痴情而不知疲倦地盛开。 - 黄云:指秋天的黄色云雾。 - 汉野:汉朝的田野。 - 紫塞:紫色的边塞。 - 候圭:官印,也代指官员。 - 阶除:台阶下的石阶。 - 扫:打扫。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