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这首诗是寄给仇公的,仇公在山村隐居,诗人对仇公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1. 诗句: - 寄山村仇公:写给山村中的仇公的信或诗。 2. 译文: - 山村的老子啊,你的生活如何?我想见你那如庞眉鹤骨般清逸的容颜。 - 我们相隔千里,只能在梦中相见;六年未见,你的深情让我难以忘怀。 - 云归山翠,沾衣而湿,雨过湖光,照眼而明。 - 最是湖山图画般的美景,让你的吟啸之歌传唱了一生。 3. 关键词注释
李俊民寄诗一首次韵答之世途险隘任崖颠,万古人心只一天。 桂辣何须分老嫩,蜜甜自是透中边。 多君歌啸酬风月,顾我呻吟了岁年。 何日相从讨幽事,松醪满意泛觥船。 注释: 1. 李俊民寄诗一首次韵答之:收到李俊民的诗,并以此诗作为回应。 2. 世途险隘任崖颠:形容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如同悬崖边的石头一样岌岌可危。 3. 万古人心只一天:意思是所有人的心志都是一致的,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
这首诗是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向朋友展示自己的心情和志向。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不用猖狂放泣岐,回车复路未为非。 客愁无奈唯凭酒,口业未除犹说诗。 注释: 1. "不用猖狂" —— 表示不必过分张扬或过于激动。 2. "放泣岐" —— 指哭泣时大声宣泄。 3. "回车复路" —— 回到正路上来,比喻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 4. "口业未除" —— 指没有完全去除恶习或不良习惯。 5. "凭酒" ——
夏五寄赵菊东 溪堂相望一百里,音问相疏十五年。 眼底浮华俱已矣,篱东老菊独依然。 登临不减青山兴,陶写犹怀白石编。 待得秋风稍凉冷,方壶深处扣真玄。 注释: 1. 溪堂:指隐居在溪边的小堂舍。 2. 百:形容距离极远;一:形容距离极近。 3. 音问:书信。 4. 眼底浮华:眼中所见的繁华景象。 5. 篱东老菊:篱笆东边的老菊花。 6. 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圆形的宝珠。 赏析:
湖上轻风飐酒旗,水光山色漾晴晖。 注释:湖面吹来一阵轻风,掀起了酒家的酒旗,水面映照着山水的景色,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 红尘骏马青丝鞚,画舫佳人白纻词。 注释:在繁华的街道上,骏马奔腾,缰绳系着青色的丝带;画舫上美丽的女子唱着《白纻辞》的歌曲。 锦瑟两行春宴罢,玉笙十里夜游归。 注释:宴会结束后,锦瑟声悠扬,如同流水般流淌;夜晚出游时,玉笙声嘹亮,仿佛十里之外都能听到。
【注释】 门外:指庭院的外门。意:志向。行:行走。有感: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书示:写给儿子们的信。二孙:指两个儿子。封植:栽培。流泽:流布恩泽,恩惠流传。累世:几代人。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流泽远:恩惠流传很远。基绪:根基和业绩。庆源长:祝福和期望。稚松:小松树。怒长:蓬勃地生长。堪藏屋:可以遮风避雨。新笋初抽已过墙:新长的竹笋长到墙上了。珍重先人:珍惜祖先留下的教诲。遗训:先人的教诲。读书馀力
李俊民三十年前凡两寄诗时困于世故俱不克和常抱此欠近理败箧忽见两诗岁月可惊凄然有感辄赋长句附便以谢不敏 囊锦当时两度传,箧藏中袭墨尤鲜。 高情应怪诗邮断,末路那禁俗累缠。 过客谈君吟转妙,闭门笑我病堪怜。 擘笺漫寄西风去,唤起乡盟三十年。 注释: - 囊锦:指诗人曾经得到过皇帝的赏赐,象征着他的才华和地位。 - 两度传:表示诗人曾经两次收到皇帝的回信,说明他的作品受到了皇帝的重视。 -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石林董先生年八十七厚斋詹先生年八十四会于文溪月湾赋诗次韵奉寄:描述了两位文人相遇的情景,分别是石林的董先生和厚斋的詹先生。他们相遇在文溪月湾,并在此地赋诗交流。 2. 石林居士詹山老,鹤骨山清出秀眉。:赞美了石林居士詹山老的外貌特征,他像一只鹤一样挺拔,他的眉毛如同山一般清秀。 3. 己卯相逢芹泮日,戊申共釂菊花枝。:提到了具体的日期
【注释】 ①青阳峰:在今安徽黄山市境内。②可玉:字仲温,南宋诗人。③崔嵬:高峻。④泓澄:清澈。⑤幽奇:幽深奇妙。⑥险怪:险阻奇特。⑦胜概:美好的景色或意义。⑧变化:气象变化。起风雷:形容形势突变。 【赏析】 《闰八月望日登青阳峰观可玉所得天池之胜》,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南宋理宗绍定年间,作者在登青阳峰观景时所抒写的感慨。 首联“天风吹我上崔嵬,冻面洒尘亦快哉”,描写了诗人登上青阳峰的壮阔景象
王辛甫示朱敬堂钓台诗卷次韵 七里滩光照客裘,双台登览意难休。 当时蔑视麒麟楦,季汉反成党锢钩。 山水何心供吊古,奸雄有面肯包羞。 摩挲苍峭追陈迹,四十四年重泛舟。 注释: 1. 七里滩光照客裘:七里滩是钓鱼台的所在地,阳光照耀着客人的大衣,形象地描绘了钓鱼台的景色。 2. 双台登览意难休:双台指的是钓鱼台与鹿门寺两个地方,登上这两个地方观赏景色,心情难以平息。 3. 季汉反成党锢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