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蟠
【注释】 清心堂:作者的别墅。 前亭:指前面有亭的院子。 后亭:指后面有亭的院子。 持:手拿,这里指自己拿着水碗喝水。 贤太守:好官。 人知:被人们知道。 畏:害怕。 【赏析】 《清心堂》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于谦是明朝名臣,曾任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因反对宦官王振专权而被害。他虽身居高位,却能保持清白之身,为人称颂。《清心堂》就是他任巡抚期间,在家乡所建的一座别墅,取名“清心堂”。
注释: 飞来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因山形酷似飞来的神龙而得名。 含春:形容山峰秀美如画。 名僧识:指有名望的僧人能识别其价值。 千年岂有神:意思是说即使有千年也不会有传说中的神灵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峰的美丽景象和它的神秘色彩。诗人通过对飞来峰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 第一句“飞来天竺远”,描绘了飞来峰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天竺(即今天的杭州)之南,远离尘世
【注释】 踏青,春游。引云,指西山上白云缭绕,如云带引路。出城:从城外出来。始知,才知道。图画,这里比喻诗画。今日,今天。有人行,有诗人在。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首句写西山的景色。次句点明是春游,即踏青。第三、四句写自己登临西山,始知此景如画;而画中有诗,今日有人来游赏了。诗中用“引”、“出”、“始知”等词,表现了作者对景物变化的新鲜感受和敏锐的洞察力
注释: 青林岩:位于今江西吉安地区,因岩石多青翠而得名。 鸟外无行迹,寒林引薜萝。 鸟儿飞离了,但青林的枝叶上仍然挂着薜萝。 山中僧已老,不信雪霜多。 山上的老僧人不相信雪霜会很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青林岩时所作,通过对青林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进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首句“鸟外无行迹”,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画面,鸟儿已经飞走了,只剩下青林的枝叶上挂着薜萝
【注释】 理公岩:在江西省庐山。 达人:达者,得道的人。 化:指成仙。 系:系着。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题咏之作。首二句写诗人来到庐山理公岩,看到岩石前有鸟,但已听不到它们的鸣叫了。这两句写景,以动衬静,写出了人迹罕至的幽静环境;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达者今已化”一句,意谓那些修道成仙的人已经化为云气升天了,而自己却还停留在人间。后两句则抒发这种遗憾之情。名系此山云
注释: 1. 朱墅:这里指的是一座山或者一座亭。朱,红色的;墅,是房屋的意思。 2. 白云今不去:白云依然在天空中飘荡,但是已经没有当初的踪影了。 3. 惆怅昔人非:我怀念过去的那些古人已经不在了。 4. 叶落风前响,犹疑踏雪归:叶子在风中落下的声音就像在问你是否还回来一样,让我疑惑是不是回到了过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人物的深切怀念。首句"白云今不去"表达了时间流逝
注释:诗的灵魂在斗宿的壁星中,醉力可以撼动蓬莱。 剖开山峦没有鹊印,倾尽厩中的马匹全是龙媒。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英勇的精神,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山中回忆东山老 - 诗意解释: 回忆起过去在东山的日子,那里的景色和人事已经变得模糊。 - 关键词注释: "山中" - 地点,"东山" - 一个具体的地名或地标。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那些美好时光的遥远感伤。东山可能代表着诗人曾经生活或工作的地点,或者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 2. 山游兴发特寻君 - 诗意解释: 由于对山中美景的向往
【释义】 石径生光怪,指石头小路上长满了奇异的苔藓。传流玛瑙坡,传说在山坡上曾经有玛瑙矿藏。天人曾布地,天上的神祗曾经把玛瑙布在地上。此物至今多,这种宝物到现在还有很多。 【赏析】 玛瑙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它通常呈玻璃或树脂的半透明形态,质地坚硬,色泽鲜艳,光彩夺目,晶莹剔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这首诗通过对玛瑙坡的描述,展现了玛瑙的珍贵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注释:葛坞这个地方,长久以来都是一片荒芜的景象,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出现朝拜太真的仙人。清晨我在这里耕作,还害怕自己是凡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葛坞劳作的情景。首句“此坞久无色”,说明此地荒凉已久,无人问津。次句“何年朝太真”,表达了诗人对何时能见到神仙的期待和好奇。第三句“晓耕云下路,犹恐是仙民”,描绘了诗人清晨在云彩缭绕的路上耕作的场景,同时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份的担忧,担心自己只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