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冲
注释:在祖师的门下,没有人可以超越他,因为他的学识深邃而且危险。即使放下双手,也不能不费力,因为即使是在堂上的绿色苔藓也难以除掉。 赏析:这首诗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赞美了祖师的博学多才、深不可测。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师深深的敬仰之情
【注释】 一、不:通“否”,否定。二、不得:即“不可”。三、铁蒺藜:一种草,可刺人。四、黑漫漫:指黑暗。通“茫茫”。五、通人会:有见识的人会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佛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佛的崇敬之情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迷信和盲目崇拜。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诗句的结构来看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切世间相,都是虚幻不实的。怀州有头牛吃了禾苗,益州马肚子胀得难受。如果看见这些相(事物现象),就知道如来佛了。一切难舍之物,没有比自己的财物更难舍的了。 【赏析】 《偈颂五十一首》,是唐代诗僧玄奘所作的一部颂诗。全诗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纲领,对佛教的“色即是空”之说作了通俗化的解释。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玄奘颂诗的主题思想。在佛家看来,一切世间相
【注释】 偈颂:佛家讲唱的韵文,用韵文来表达佛教的教义或道理。五十一首:指《大般若经》中的五百部小品,每部为一卷,共五百部,故名“五十一部”。 其八:这是第八首偈颂。 要入此门: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必须经过修炼。 初无方便:最初并不具备条件。 须是诸人:必须是所有在座的人。 脚尖具眼:脚下有眼。 苟或未然:假如没有发生意外。 客情步步随人转:随着客人的情绪,步步跟着别人转。 【赏析】
【注释】偈颂,佛教的一种唱词。五十一首,指佛经中《大般涅槃经》的五十六首偈颂。摩竭提国,古印度的一个地区,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亲行此令,即亲自奉行这个命令。大地人,即天下人。丧身失命,即丧失生命,失去命脉。 【赏析】这首诗出自《大般涅槃经》中的“偈颂五十一首”,是其中第51首。诗的意思是:在摩竭提国,有人亲自奉行这个命令。他要求天下人都来修行、觉悟,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注释】: 列派分宗定此图:宗派,指佛家各宗的支派或学派。列,排列。 绳绳相贯兹联珠:绳绳,形容宗派的辈分等级;贯,贯穿,连接;联珠,像一串连成一色的珍珠那样紧密相连。 不知佛祖未兴日:佛祖,即释迦牟尼,佛教创立者,姓乔达摩。 许多消息无:许多,指很多。消息,这里指佛祖在兴起之前的种种教诲和思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宗派图的诗。作者通过宗派图来表现佛家的教义和教派之间的联系
注释:古时候的释迦牟尼佛不是第一个出家,现在的弥勒佛也不是最后一个; 礼拜、烧香,只要一线相通,即使被嘲笑也无所谓。 赏析:这首偈颂是唐代诗人贯休所作的一首颂诗,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他认为古时候的释迦牟尼佛不是第一个出家,现在的弥勒佛也不是最后一个出家;他相信礼拜、烧香,只要一线相通,即使被嘲笑也无所谓。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虔诚和坚定的信仰
【释义】 娘生的面容既已分明,远的不亲近,近的也不亲热。试问路上回家的旅客,不知谁是倚门等候的人。 【注释】 “省亲”:探望亲友。 “娘生面目”:指母亲的容貌,即母性。 “既分明”:指母亲和子女的容貌已经分明地分出来了。 “疏兮近不亲”:疏远了就不亲近,亲近了又不亲密。 “试向途中”:试着在路途中。 “归客”:归来的客人。 “倚门人”:站在门前等待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母之情的抒情诗
【注释】 偈颂:梵语“伽陀”的音译,即佛说偶语。 偈:即佛教徒所念诵的佛经中,为说明某一道理而作的简短语句。 空:指虚空、无物。 去留:去与留。 知端:了解事物的真相,是佛教中的大乘思想。 犹隔:仍然隔着。 白云:佛教用语,比喻修行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佛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修行境界的追求。首句“拄杖头边宇宙空”,描绘了一幅宇宙万物皆空的画面
【译文】 十字街口,有条活路。 没量大人,不知落处。 无落处,拟欲追踪,西天此土。 【注释】 偈颂:这是一首佛教偈颂诗。偈,即佛经中的偈文,是一种韵文形式。颂,是佛经中的颂赞之辞。 十字街头:指十字路口,通常是一个交通要道。 活路:指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 没量大人:指没有度量的人。没量大,意为缺乏度量或见识短浅。 不知落处:不知道下落在哪里。落处,指事物的归宿或目的地。 西天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