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大观
【注释】 1. “三世诸佛”:佛教认为,人有前世、中世、来世。此指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生六劫。 2. “覆水难收”:喻指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3. “狸奴白牯”,狸,猫;狗(或猪)名。“白牯”即黄牛,泛指家畜。 4. “头上安头”,形容做事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5. 案山子:指案桌上的山石供物。 6. “扬州”,今属江苏省。这里指扬州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格言诗
偈颂五十一首 其十九 峰峦秀异,鹤不停机。 灵木迢然,凤无依倚。 注释:山峰秀丽异常,鹤不会在这里停留。树木高耸,凤凰不会在这里栖息。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自然之美的诗句,通过对山峰、鹤和凤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其中“峰峦秀异”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景色壮丽;“鹤不停机”则形象地描绘了鹤飞翔在山间的情景,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灵木迢然”用来形容树木高大挺拔,生命力旺盛
注释:得不到也舍不得,不能得到的东西只是空想而已。 万籁收敛声音,万象自然宁静,秋水吞没了天空,秋天一片寂静。 赏析:这首偈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取不得”“舍不得”等词语,表达了人生中许多事物无法把握,只能留作回忆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万物皆有定数的感慨。整体上,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如下: 倒拈折箸搅沧溟,无限鱼龙暗里惊。 一笑机关轻捩转,东湖午夜月华明。 注释: 1. 这首诗的关键词包括“倒拈折箸”、“沧溟”、“鱼龙”和“午夜”。 2. “倒拈折箸”指的是诗人在倒着拿起筷子搅拌海水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他内心的动荡不安。 3. “沧溟”指的是大海,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4. “鱼龙”指的是水中的生物,它们在水中游动时,往往能引起巨大的水波
【注释】凌霄:指高耸入云的宫殿。跨灶:指代帝王。凌灭:摧毁。危分险布:比喻危险的处境。铁网:形容严密,难以逃脱。太虚空:指佛教的极乐世界。幻智庵:佛家寺院名。 【赏析】这首诗是写一位僧人对人生、生死的思考。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信仰。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佛教诗作
注释:孤危不立,坐断千差。有笑陪宾,无赃验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官场中某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丑恶行径。"孤危不立,坐断千差",意味着这些人在官场上独揽大权,左右摇摆,无法自立;"有笑陪宾,无赃验贼",则是指他们表面上和颜悦色,实则暗中勾结,为非作歹。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这些丑恶现象的本质
这首诗的译文是:进入咸阳后,游览了旧时游览过的场所,春风拂面,在台上楼榭和芳洲之间,景色宜人。 这里的“好景”并不是因为风景美好才让人流连忘返,而是由于诗人自己心情愉悦,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所以,尽管美景令人陶醉,但诗人并没有因此停留下来,反而继续前行,仿佛被自己的感情所驱动。 赏析: 这首偈颂描绘了诗人在咸阳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春天为背景,描写了他在咸阳的所见、所闻、所思
诗句释义 1 “三叠秋风古调清”:描述秋天的风吹动,发出悠扬的声音,就像古诗中常见的三叠曲一样。 2. “移商换徵许谁听”:这里的“商”和“徵”指的是古代音乐中的音阶,分别代表不同的音高。这句话表示这种古老的音乐现在没有人能够欣赏了。 3. “周郎一顾扬鞭去”:“周郎”指的是周瑜(东汉末年吴国的将领),他在这里被比喻为一个英姿勃发的人。周瑜在一次战斗中看到美丽的风景后,便挥动马鞭离去
诗句原文: 十二月十五,石人相耳语。 梅花开在寒谷中,春意融融似雪滴。 檐边雨水如打鼓,南泉不打盐官鼓。 注释: - 12月15日,石人开始相互耳语。 - 冬天的梅树在寒冷的山谷里盛开,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温暖,就像雪花落在屋檐上一样。 - 雨水敲打着屋檐,发出如同打鼓的声音。 - 南方的水泉不响,因为盐官的鼓声已经过去。 赏析: 此诗描绘了冬日与春天的对比,以及自然界中的和谐景象
【注释】: 偈颂五十一首 其十三:这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偈颂五十一首》中的第13首。这首诗通过描述春日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诗中“正月孟春犹寒”描绘了初春时节寒冷的景象,而“迦叶不闻闻”则表示对于这个季节的淡然态度。 【赏析】: 此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季节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深刻感慨。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