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节
【注释】 达磨:唐代高僧,俗姓李,山西人,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曾从五祖弘忍受法。后到北方,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被尊为禅宗六祖。成道:修得正果。这里借指“成佛”。尘禅者:俗家僧人。长芦:地名,即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之东光县境。 【译文】 当年达磨禅师在此地度化众生,今日此地是如来成道的地方。 我在此地,聊以小诗送给你作别,希望你早日成佛,不要拘泥于世俗男女之分。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之作
注释:禅宗的妙用,如同孙吴的军事策略,其精妙之处在于奇正相生,非单一途径。如果能看到施银的甘行者,就要让他们知道红焰能点燃冰壶。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禅宗智慧和军事策略的诗。诗人以孙吴的兵法为喻,表达了禅宗中“奇正相生”的理念。他赞扬了那些能够将军事战术运用到禅宗修行中的修行者,认为他们能够通过禅悟来化解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对禅宗文化的高度赞赏
扬子江头水拍天,导师曾此应机缘。 浑金璞玉公收拾,付与知音万古传。 注释:扬子江的江水拍打着天空,导师在这里遇到了机遇。就像浑金和璞玉一样,老师将它们精心收拾,让它们流传千古,成为知音永恒的传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上座如余杭刻慈觉老人语录五首中的一首。首句“扬子江头水拍天”,描绘了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象,江水奔腾不息,仿佛在拍击着天际。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烘托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气氛
注释:文章在儒家学说中并没有很高的地位,相比之下道家的无为实相门更加崇高。想要成为孔子的弟子,需要学习道家的达摩的子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和儒家两种不同思想的理解和评价。作者认为道家的思想比儒家更为高深,而要成为孔子的弟子,需要学习道家的思想,这是对儒家的一种超越。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家思想的重视和推崇
【注释】次韵护公首座赞广德磨衲升座五首:这是为僧众所编《广德藏》而作的一首五言诗。首句“拥衲垂慈”是说僧人手捧佛经,慈悲怜悯众生;第二句“矜不能”,是说僧人虽不能直接救苦救难,但能以佛法普度众生;第三句“每逢魔外”,是说僧人在面对魔外的诱惑时,总是坚守正道;第四句“直须争”,是说在遇到邪魔外道时,僧人要敢于斗争,毫不退让;第五句“木女怀儿昨夜生”,则是说僧人在夜深人静时,仍心念众生
注释:我四十九年来没有写过一个字,少林寺面壁修行时的心情多么焦急。 世人不理解其中的深意,试着读一下我留下的遗文吧。 赏析:这是一首赠人之作。上座如馀杭(即馀杭寺的上座)为作者的弟子,此诗是作者对其弟子的勉励之词。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洞明和对自己文字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对弟子的期待。 这首诗以“四十九年无一字”开篇,点出了作者长期闭门不出,潜心修炼,远离世务的事实。接着
注释: 时人:当时的人说。 浩浩:众多。 说无言:指无话可说。 政使:纵然。 恰是:正好是。 阿师:佛教僧人,这里指僧人的师傅。 答话:回答问话。 五刑:五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上座僧浃时的一首赠言诗,劝其不要为世俗之见所困扰,要专心修行,以期达到佛家的最高境界。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注释】 “刳桐”:剖开桐树制作乐器。“乾坤”:天地、宇宙。“禅流”:禅宗的教义。“针锋”:比喻尖锐的东西,这里指锋芒和锐气。“着面门”:刺伤面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你用剖开桐树制作的乐器,表里浑然一体,里面特别地好。它没有门派之见,也不怕针锋相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蜜蜂自喻。诗人通过写自己对音乐的喜爱与追求,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首句“三尺刳桐表里浑”,写琴声清美动听
【注释】 诸天:佛教谓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天。行乐:游玩享乐。峥嵘:高峻。八臂修罗:梵语的异名,意译为“大勇士”,又称“多臂神”。苦战争:即“苦战”,指战斗非常激烈残酷。谁似:像谁似的。万桐山:万丈高的桐木山。比喻修行者。老:这里指修行人。提撕:提挈,搀扶。磨衲:指禅宗公案,磨,指参究;衲,指经卷。无生:指涅槃。 【赏析】 这首诗是次韵护法寺广德禅师升座说法时所唱的偈,内容是对禅师的赞扬
注释:蚊子在碗中嗡嗡作响,拟议庄周旧典刑。 好与刻成无字印,须弥顶上震雷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蚊蝇的叫声和其拟议庄周旧典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字、语言等抽象概念的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