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遁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诗句释义: 1. “凡有含生共一尘”,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生命都生活在一个微小的尘世间。 2. “先圣精勤早出伦”,这里指的是古代的圣人勤奋努力,早早地超越了一般人的境界。 3. “彼既丈夫我亦尔”,这里的“彼”指的是别人,“吾”指的是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都如此,我也是一样的。 4. “谁遣他春我不春”,这里的“他春”指的是别人的春天
【注释】偈颂并序:这是一首偈颂,是佛教徒的诵经赞歌。其二十九:这是诗篇的序言,表明了作者对名利看得很淡薄。 三事无忧乐道情,且陪云水不求名。 任渠更作千般解,体自无暇不染青。 白话释义: 三件事无忧无虑地追求道家的乐趣,暂且陪伴在云水中,不追求名利。 任凭它再作千般解释,我身体自然无暇不染上青色。 赏析: 这首偈颂表达了作者对道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看得很淡薄的思想。 第一句
【注释】 世人无心不能治:世人指世俗的统治者。无心,指不专心致志。心,这里指心思,思想;治理。 愁生累及眉:愁,忧愁、忧伤;累及,牵连;眉,眉毛。 一朝体得心无事:一朝,一旦,指一天。体得,体会,领悟。 眉放毫光自不知:眉,眉毛;放,散开;毫光,指眉毛上端的毫毛。放毫光,形容眉毛的毫毛散开,光彩四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颂文一般用于歌颂功德和美政,而这首诗却用来歌颂一位贤者
偈颂并序其三十一 道者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 一朝体得真龙后,始觉平生枉用功。 注释:道者没有理由地学习绘画龙,原本没有得到画龙的诀窍,一旦掌握了真正的技巧,才知道自己平时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者学习绘画龙的过程,起初他并没有学到真正的技巧,只是机械地模仿,后来当他真正掌握了技巧时,才意识到自己平时的努力学习都是徒劳的。这反映了一种认识过程,即只有通过实践和探索
注释: 偈颂并序:这是一首佛教偈颂。偈颂即佛门歌辞,是佛教徒诵经时唱念的诗歌形式。这里指的是诗的内容。 拟学:仿效、学习的意思。 论情实苦哉:谈论人情实在苦啊! 疑心不断妄难摧:心中怀疑不断,妄自尊大难以摧灭。 未了携囊须且去:事情没有解决,就带着包袱离开。 得闲无事却回来:等有空的时候再回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表达了作者对人情世事的感慨。 首句“拟学论情实苦哉”
【注释】 偈颂并序 其二十六:这是一首偈颂,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偈”是一种佛教语,是佛门中用来诵读、唱诵的韵文。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风格清新淡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和人生时间的感悟。 临窗不觉寸阴移:意思是说,我坐在窗前,没有注意到时间已经过去了。 火急修行早是迟:意思是说,修行不应该急躁,应该慢慢来。 白日祇陪人事过:意思是说
偈颂并序 其二十八 顶相拟求终不见,应缘同谷不违方。 此门别处无寻路,祇有休心更厮当。 注释:顶相(头顶的佛相):比喻修行人的头光。拟求(企求):企盼着得到。终不见:最终也没有见到。应缘(应该的缘分):指因缘和合。同谷(一谷):这里指同一个山谷。不违方:没有违背正道。此门:指修行的方法或途径。别处:别的方面。无寻路: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祇有:只有。休心:放下杂念的心。厮当(sī dāng)
扫地煎茶及针把,更无馀事可留心。山门有路人皆到,我户无门那畔寻? 逐句释义 1. 扫地煎茶及针把: - 描述一种生活状态,即在打扫干净后,用煎茶的方式消磨时间,以及使用针线活来打发时间。 2. 更无馀事可留心: - 表示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关注或思考,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活动之中。 3. 山门有路人皆到: - 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总有外来的访客或路过的人。 4. 我户无门那畔寻: -
注释: 僧房静谧,夏日修行,关门避人怪事也知晓。 我家有同风之雅事,千里之遥却来见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其内容为僧人在夏季修行时的情景。首句描述了僧人在寂静的僧房中进行修行的场景,强调了修行的环境。第二句则表达了僧人对于外界干扰的态度,他选择在僧房中修行,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第三、四句则是对僧人的赞美,认为他有着独特的修行方式,能够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进行修炼
这首诗的意思是:去除心中的妄念,就不会感到困扰。如果不能理解玄微之道,事情就会变得繁琐复杂。 未了祇言如来秘,觉后方知不覆藏。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祇言”和“不覆藏”。其中,“祗言”指的是佛经中的一些深奥难解的教义,这些教义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和领悟才能理解。而“不覆藏”则是指佛经中的一些重要教义或道理是不会隐藏起来的,它们会被直接传达给信徒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