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祥
【注释】 与兰古春:指诗人的朋友。兰古:即郑兰古;字子云。 胜刹:佛寺。 住吴淞:在吴淞(今上海市吴淞口)一带建寺修行。 名缁亦景从:僧人也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怪来成罢讲:因有感而作,故作罢讲。 得相逢:得到一次难得的相会的机会。 白发多时镜:白发已很长了。 青山几处钟:听到山中寺庙的钟声。 如今不用别:用不着告别了。 老去托芙蓉:老了就托付给芙蓉花吧。 【赏析】 这首诗是郑兰古重游吴淞后
注释: 1. 竹里馆:唐代王维曾隐居于浙江的一处竹林之中,这里借指他曾经居住的地方。 2. 余杭教谕王志学:余杭是今浙江省杭州市的古称,教谕是古代一种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或者校长。王志学可能是当时担任该职位的人。 3. 为余杭教谕王志学题兼贻主薄:作者被邀请为王志学题写诗句,并希望这些诗句能够留给当时的主簿。这里的“贻”指的是赠与的意思。 4. 王维竹里馆,今复见诸孙:王维的竹林居所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贻息耘隐士 其二: - “贻息”意为传授、给予;“耘”指耕耘,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生活。 - “其二”表示这是第二首诗。 - 整句表达的是传承隐居生活给后来人的意愿。 2. 棣萼情相并: - “棣萼”通常用来比喻兄弟或伴侣之间的深厚情感。 - “相并”意味着紧密相连或相互支持。 - 这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珍视及其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分享这种生活的愿景。 3.
【注释】: 师:对出家为僧的人的尊称。 松溪寺:位于今浙江天台县境,是佛教名刹之一。 应添景更清:僧人去后,山中更显得幽静了。“添”是增加的意思。 洗溪:指溪水。竹影:指溪边竹林的影子。 扫院著松声:扫除寺院,发出松树的响声。“著”,动词,使……出现。 阶前宿:阶前的鸟儿栖息着。 云从席上生:云彩好像从僧人坐的席子(草垫)上生出。 老予:我老了。“予”是作者自称。 【译文】: 你离开松溪寺时
诗句解释 - 秀溪送僧住水西:这句话描述的是一条名为“秀溪”的河流,它把一座寺庙(水西),即水之西侧的寺庙,留给了一位僧人居住。这里的“秀溪”可能是指这条河非常美丽,而“住水西”则意味着这位僧人选择在此定居,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地方的风景或气候更适合修行或生活。 - 此水异诸水,何来入此城?:这里的“此水”特指“秀溪”。这句话表达了对“秀溪”与众不同的特点的赞美
【注释】: 三五:指月亮。 萧萧:风声。 存菊本:留置的菊花种子。 松苗:松树的幼苗。 挂梦寒山寺,留踪野雪桥:在梦中梦见寒山寺, 留下脚印在雪中的小桥。 鹪鹩(jiāliáo):鸟类的一种,身体细小,生活在树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贻息耘隐士》其三。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隐士之间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状态的理解和认同
【注释】 ①禅室(jiàn shì):僧徒居住的禅房。虚:空寂。生:显现。白:洁白,此处指雪。 ②居之最吉祥:在禅室住最吉祥。 ③了经:通晓佛经。月:月亮。 ④上鬓:即鬓发,泛指头发。不知霜:《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后以不知肉味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留恋。 ⑤宿恐云来借:担心夜晚有云彩来侵扰。 ⑥寒愁火有妨:寒冷使心情烦躁,如同火气相加一样。 ⑦梦华阳:梦见自己到了仙境
【注释】 萧然:清寂。 讲席:讲授的场所。称:以……自称。清才:清雅的才学。 路对:路旁对着。湖中入:湖边入口。依:靠着,倚着。树里开:树荫下开门。 老夫:诗人自称。莼(chún)兴动:莼菜的清香触动了诗人的兴致。霜降:秋末冬初,霜降时天气寒冷。橘书:用橘皮制成的书籍,借指书信。珍重:珍惜。矶头:岩石上的凹处。 【赏析】 此诗首联写山寺清幽、讲师才高;颔联描写山寺的景致
【注释】 送莲峰昶晦元书记:诗人为莲峰昶晦元送别。莲峰,山名;晦元,字晦翁,号莲峰,江西南昌人。 一住莲峰下: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一住,长时间居住。 看松过十年:我在山上看松树过了十年。十年,形容时间之长。 行寻无路草:在寻找道路时,发现没有路的地方都是被乱草覆盖的。 不饮出山泉:我不喝山泉水。 虎共空林雪,猿同静夜禅:老虎和白鹤在空旷寂静的山林中相互陪伴着,猿猴在静寂的夜晚打坐修行。
春雪有怀湛然禅师 东风游约近,积雪闭门深。 兴或有时到,春应无处寻。 柳藏初活眼,草没未灰心。 寂寞南山下,茶烟出树林。 注释: 1. 东风游约近:指春天的东风将至,万物复苏,诗人的心情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愉悦。 2. 积雪闭门深:大雪封门,使诗人无法外出赏景,只能在家中静待春天的到来。 3. 兴或有时到:诗人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希望能够在春天里找到乐趣和灵感。 4. 春应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