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祥
【注释】 送莲峰昶晦元书记:诗人为莲峰昶晦元送别。莲峰,山名;晦元,字晦翁,号莲峰,江西南昌人。 一住莲峰下: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一住,长时间居住。 看松过十年:我在山上看松树过了十年。十年,形容时间之长。 行寻无路草:在寻找道路时,发现没有路的地方都是被乱草覆盖的。 不饮出山泉:我不喝山泉水。 虎共空林雪,猿同静夜禅:老虎和白鹤在空旷寂静的山林中相互陪伴着,猿猴在静寂的夜晚打坐修行。
【注释】 上人:指僧人。荆,这里泛指山野。浙(zhe),山名。 归:返回。荆州:即荆州路。唐代设荆门、江陵两道,荆州路是其中之一。荆门在今湖北沙洋西北,江陵在今湖北江陵县西。《新唐书·地理志》:荆州“南有江陵、岳州”。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上人归洞庭,指僧人回到洞庭湖边。洞庭,又名潭州,是唐时重要城市之一。 衣带:衣襟,借指袈裟。浙山青:指浙江一带的青山翠绿。 荆树:这里指山中的古树。
【注释】 ①见说:听说。浔阳:地名,在江西省。②劳倾:劳思。想:思念。③惜别离:惜别之情。④休师:僧人的尊称,也指僧人自己。⑤题诗:题诗于某物,以留念。 【赏析】 此为送僧游东林之作,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与僧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态;颔联描绘了一幅幽静秀美的山水画面,表现了对东林寺景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颈联抒发了离愁别绪、思念之苦;尾联则希望僧人不要因离别而烦恼不安,因为诗人有诗可以作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郑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秦淮一相见,云鹤两闲身。 【注释】:在秦淮河畔首次相遇,我们像云和鹤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诗的开始两句描绘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初次见面时的心境。云鹤象征着高洁和超脱尘世,诗人和朋友们都拥有这样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世界。 2. 共爱青萝寺,俱为白发人。 【注释】:大家都喜爱青萝寺这个地方
【注释】 日涉东园:每天到东园散步。涉,通“涉”,指行走、游息。 卜此居:选择这个地方居住。卜,指占卜、占卦,此处意为选择。 草生桥断处:小草长满了桥的断裂之处。生,生长;断处,指断裂的地方。 花落燕来初:花开的时候,燕子飞来了。初,开始。 避俗何求僻:躲避世俗,追求僻静的地方(有何要求?)。何求,何须。 容身不愿馀:安身立命,不需要多余的东西(有何要求?)。余,多余。 堂成三亩地,只有一车书
【注】 朗元白:指苏轼的朋友朗士元。朗士元是苏轼的外甥。这首诗是诗人在朗士元的外甥任僧职时写给他的。 次韵:即和韵,是诗歌的一种体裁。韵:指诗词中用字的声调、韵律。朗:明亮,通亮。 坐禅:佛教用语,指静坐修定。看话:指禅宗的“看话”法门,意即观察口诵的语句。 如何继祖灯:即怎样继承先人的遗业。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朗士元任僧人,作者写诗给他,希望他继承先人的遗业。 “自来溪里住,家计逐年增
触热嫌寻访,闭门如路穷。 手持东野集,思与何人同。 候雨坐檐树,听蝉得晚风。 因之过林叟,归步月明中。 注释: 1. 触热嫌寻访:感到炎热而不愿意去追寻、探访。 2. 闭门如路穷:关闭门窗如同在一条路上行走到了尽头。 3. 手持东野集:手中拿着《东野集》的书。 4. 思与何人同:想念着和谁一起共度时光。 5. 候雨坐檐树:等待下雨的时候坐在屋檐下。 6. 听蝉得晚风:听着蝉鸣
【注释】 新秋:秋季刚到。方一日:才过了一天。凉:感到凉意。声:指风声。高僧:佛教僧侣,这里指隐居山林的僧人。西岭:指四川成都西面的高山。鸾鹤群:指仙鹤之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深秋时节对隐居高僧的怀念之情。诗中“得秋方一日,秋意已纷纷”,写秋天到来才一天的时间,秋风已经阵阵吹来;“凉觉水边早,声先树里闻”写诗人感到凉意而早些来到水边,听到树林里的风声;“高僧在西岭
注释: 崔彦晖,唐代诗人,字文蔚,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曾任秘书少监、太子少詹事等职。他的作品以写景见长,善于用诗来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茅堂不近城,风景见高情:茅草屋不靠近城市,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风景和高尚的情操。 溪上山多异,门前水独清:溪边的山上有很多不同的景象,而门前的水却显得特别清澈。 晚云双鹭入,春树一鸡鸣:傍晚时分,两只白鹭飞入溪边,树上的一只公鸡也打鸣报晓
易门 背溪开北户,别路出西林。 熟客也须问,游僧未得寻。 庭中闲草色,园内老莺吟。 尽日无人事,犹嫌住少深。 注释:易门:诗题。背溪开北户,别路出西林。指易门的北面有溪流,西边有树林,是隐居之地。熟客也须问,游僧未得寻。意思是说,即使是熟人,也要问问他们是否愿意来此隐居,即使游僧,也难以找到他。庭中闲草色,园内老莺吟。庭中有一片闲适的草地,园内有几只鸣叫的老莺。尽日无人事,犹嫌住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