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异诸水,何来入此城?
源应多秀色,流亦有清声。
古寺在其上,高僧今独行。
藤枝挂萝壁,于此度群生。
诗句解释
秀溪送僧住水西:这句话描述的是一条名为“秀溪”的河流,它把一座寺庙(水西),即水之西侧的寺庙,留给了一位僧人居住。这里的“秀溪”可能是指这条河非常美丽,而“住水西”则意味着这位僧人选择在此定居,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地方的风景或气候更适合修行或生活。
此水异诸水,何来入此城?:这里的“此水”特指“秀溪”。这句话表达了对“秀溪”与众不同的特点的赞美,同时也在询问这条河流是如何进入这座城市的。这可能暗示着这条河流的美丽和清澈是这座城市所缺少的,也可能是在表达对这条河流带来的好处和恩惠的感激之情。
源应多秀色,流亦有清声。:这句话是对“秀溪”的进一步描绘和赞美。它强调了“秀溪”源头的美丽景色,以及水流的声音给人带来的清新感受。这里使用的“秀色”和“清声”都是形容自然美景的常用词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中。
古寺在其上,高僧今独行。:这句话描述了“秀溪”旁边的一座古老寺庙,以及现在只有一位高僧独自行走在这座寺庙前的场景。这里的“古寺”和“高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他选择了独自行走在这座古老的寺庙前,可能是为了参悟佛法或寻找心灵的平静。
藤枝挂萝壁,于此度群生。:这句话描绘了“秀溪”两岸的景象,特别是那挂满了藤条的萝壁。这里的“萝壁”指的是一种用藤蔓缠绕而成的墙壁,它既坚固又美观,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通过这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藤条缠绕在墙壁上,形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画。同时,这句话也在传达一种生态和谐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
译文
秀溪送僧住水西,此水不同他水来,为何能入城中去?
源头应有秀丽色,流水亦有清凉声。
古庙立于其上端,今日只留高僧行。
藤蔓缠绕石壁旁,此处可过众生忙。
赏析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通过对“秀溪”的描绘和对“高僧”的赞美,诗人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同时,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藤蔓”、“萝壁”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有趣。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寺庙、僧侣以及山水之间的特殊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