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祥
诗句注释: - 秋曙:秋天的早晨。曙,天刚亮的意思。 - 二十五声: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霜降”,此时天气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 二十五声秋点残: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已至,但秋天的气息仍未完全消散,如同秋日里的露水还未完全凝结成霜。 - 露华偏湿早窗寒:清晨,窗户上还挂着露珠,湿润了窗台,使得室内也显得有些寒冷。 - 胧明西月檐牙上:天色渐亮,月亮挂在西边的屋檐上,月光朦胧而明亮。 -
注释: 哀翁舜卿:对人的一种称呼,表示哀悼。 半日曾闲竹院中:曾经在竹院中度过半天的闲暇时光。 别来今见哭秋风:自从离开以来,今天又见到了萧瑟的秋风,让人感到悲伤和凄凉。 无能尽说诸馀事:没有能力诉说所有的往事。 一局残棋著未终:一盘残局的棋还下得未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思念。首句“哀翁舜卿”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逝者的称呼,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注释】 芳(fāng)上人:对僧人的称呼。芳,姓。上,排行。 绸缪:绸缎、丝帛等物交错连缀。比喻男女情爱缠绵。 水云踪迹:指船行水面,如云彩飘忽;又指舟行江面,如云彩飘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春江之景,次句写相送之情,末句写临别之意。此诗写送别之情,写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唤得春船柳岸头”一语,把读者引入一个美好的境界之中。春天到了,正是柳绿花红的时候,人们喜欢到江边去游玩
【注释】 ①宿:居住。②白头:指白发,这里指老年时。③窗里:窗外。④灯前:灯光之下。 【译文】 和元白一起在南山过夜,听夜里的雨声,二十年过去了,梦醒后,听到的只是声音。如今又下雨,我们又能一起听雨,我已是白头老翁,只有窗外一灯相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与元稹、白居易一起在南山听雨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全诗以“宿”字起笔,写三人同宿南山之乐
释义: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山峰前桂子落下,落在亭前。老禅师的方丈中夜幕降临时,我静静地聆听,却不曾听见那猿猴声。 注释:《中秋奉怀幻隐禅师》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中秋月夜下的景象和作者对老禅师的怀念之情。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禅师的深厚情感
译文: 我与明彻庵的兄弟最为情深,离别后分别在水天一色的地方已经四十年了。今天独自一人回到秋天的院子里,梧桐树的下面寻找着谁呢? 注释: 1. 同门兄弟:指同门学道的兄弟。 2. 水别云期:指分别时,水面上波光粼粼、云雾缭绕的美景。 3. 四十春:指的是离别后的四十个年头。 4. 秋院:即“幽院”,指偏僻荒凉的地方。 5. 碧梧桐:绿色的梧桐树。 6. 何人:指寻找的对象是谁
注释:我离开兄长来此居住,但兄长已经去世我才回到故乡。接受经书的寺庙位于源水之后,两山之间一样传来哀悼的声音。 赏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亡兄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描绘了接受经书的寺庙和源水后两山之间的哀声,展现了一幅山水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注释: 忆昔:回忆过去。 年馀五十二毛新,三十年中在战尘:我已经过了五十多岁了,在战乱中度过了三十年。 说与儿童都不听,为渠生是太平人:我告诉孩子们这些事,他们都不听了,因为我是太平时代出生的人。 译文: 回忆过去,我已经过了五十多岁了,在战乱中度过了三十年。我告诉孩子们这些事,他们都不听了,因为我是太平时代出生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战争生活
【注释】 1.次韵:指和原诗的韵脚相同,但内容不完全相同。可闲居士:指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高士:指隐士。苏轼曾为《双松高士图》作诗题咏过。 2.着:穿着。春袍:春天的衣袍,指游历四方。洛阳春:洛阳的春天,指在洛阳时。 3.寻思:思索。马上看花梦:指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在东坡雪堂读书、听雨的一段经历。 4.暖雨:细雨。香埃:香气四溢。 【赏析】
风雨 风雨闭门三十日,年光虚度一分春。 译文: 风雨肆虐,我紧闭门窗度过了三十天,光阴却如同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注释: 风雨:这里指的是恶劣的天气状况,象征着困境和挑战。 闭门:指关闭门窗,避免受到风雨的影响。 三月:古代以干支纪年,此处“三月”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日子或时间段。 年光:指时光、岁月。 虚度:白白地度过,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译文: 凄凉旧国莺花梦,白发江南有几人?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