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浩
野菜谱 其三十九 蒿柴荠蒿柴荠,我独怜,叶可食,秸可燃。 连朝风雨拦村路,饥寒不能出门去。 注释: 1. 蒿柴荠:一种植物,叶子可以食用,秸秆可以燃烧。 2. 我独怜:我非常怜悯它。 3. 叶可食,秸可燃:这种植物的叶子和秸秆都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燃料。 4. 连朝风雨拦村路:连续几天的风雨阻碍了通往村庄的路。 5. 饥寒不能出门去:因为饥饿和寒冷,我不能出门去。 赏析:
诗句:灯蛾儿,落满地。 译文: 灯蛾儿落在了地面,化作了草。在饥荒的岁月里,青青的草。曾看见当年缠绕着绛色的纱,如今灯火照耀着几户人家。 注释: 1. 灯蛾儿:一种昆虫,因其外形与灯相似而得名,二月时采集为熟食。 2. 落满地:形容灯蛾的数量众多,覆盖了大半个地面。 3. 化作草:指灯蛾经过蜕变,成为草地的一部分。 4. 青青𮞸此饥荒岁:形容草地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尽管是在这样的饥荒年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每句诗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扫帚荠,青簇簇,去年不收空倚屋”,意思是野菜荠菜,绿油油,白白的,去年收不到,只好靠在房檐下。“扫帚荠”是野菜的一种,又叫荠麦、地米菜、地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但愿今年收两熟,场头扫帚扫尽秃”,意思是希望今年的野菜能够收获两次
译文: 雷声中生长的菌类,就像卷耳一般。 恐怕是蛰伏的龙子,一听到雷声就会苏醒。 不要夸耀吉祥的草木生长,也不要惋惜灵芝的死亡。 这样的凶年,粮食不丰收,即使有祯祥,又能依靠什么呢? 注释: 1. 野菜谱:一本古代的农书,收录了许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2. 雷声菌:一种在雷声中生长的菌类,形态类似于卷耳。 3. 蛰龙儿:指潜伏在地下冬眠的龙。 4. 瑞草生:吉祥的草木生长
野菜谱 其三十八 野荸荠野荸荠,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生长在稻田里。它的果实苦味浓烈,人们用尽全力去收割,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收获。 造物有意防民饥,近年来水灾频发,五谷不丰,人民生活困苦。 尔独结实何累累,虽然环境恶劣,但是野荸荠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结出硕果累累
【注释】 天藕儿:指荷花。 降:降落,落下。 生民:百姓。 雨粟:形容数量多。 湖边:指西湖边上。采莲:古代女子采莲时唱的歌,后来泛指民间歌曲。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全诗通过诗人在西湖边听到采莲女悲凉的歌声,回忆起当年与采莲女一起唱歌的往事,感慨万千,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首句“天藕儿”,即指荷花。“天藕”二字,既点明时节(夏季),又暗喻其姿态之美。“降平陆”
野菜谱 其四十六 菱科 采菱科,采菱科,小舟日日临清波。 菱科采得馀几何,竟无人唱采菱歌。 风流无复越溪女,但采菱科救饥馁。 注释: 1. 野菜谱 其四十六:这是《野菜谱》中的第46篇诗,题目是《菱科》。 2. 采菱科:这里可能指的是采集菱角的技艺或方法。 3. 小舟日日临清波:每天乘坐小船在清澈的水面上行驶。 4. 菱科采得馀几何:采集到的菱角有多少呢? 5. 竟无人唱采菱歌
【注释】: 雀儿绵单,托彼终宿。 绵单:形容床铺很软。托彼终宿:指在野外搭个临时窝棚过夜。匪丝匪谷:不是丝织品也不是谷物。比喻简陋、粗劣的东西。 年饥愿得充我餐,但穿我屋蔽尔寒。 年饥:年成不好。充我餐:给我饭吃。但穿我屋蔽尔寒:只给我遮风避雨,给你的衣物都冻坏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民生活的诗。前两句说,自己没有钱,只能到外面去搭个窝棚,借宿一夜。“绵绵”、“纤纤”都是柔软的意思
【注释】 芽儿拳:豆芽。 芽儿拳,生树边:指嫩黄的豆芽。 白如雪,软如绵:形容豆芽的颜色洁白,质地柔嫩。 煮来不食泪如雨,昨朝儿卖他州府:指把煮熟的豆芽吃下去后眼泪就会流出来。比喻豆芽太好吃了,舍不得吃。昨朝儿卖他州府:昨天把它卖给别的州府去。 【赏析】 “芽儿拳,生树边”,描写了嫩黄的豆芽,它生长在树边,形象地勾勒出豆芽的生长环境。这一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
【注释】荠菜儿:野菜。 【赏析】这首七绝,是作者的《野菜谱·其四十八》之一。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荠菜儿为描写对象,生动地描绘了荠菜儿生长、采撷的过程和当时人们的采菜情景。 “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第一句交代荠菜儿是每年春天都有的。第二句说明人们只采集其中的十分之二三。这一句写出人们对荠菜儿的珍惜,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苦。 “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第三句写荠菜儿刚刚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