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翻
【赏析】 “泪干红落脸,心尽白垂头。”两句写怨妇的愁容。泪干了,脸上就红;心里苦,垂下头。这是对一个长期受封建压迫的女子的同情和赞美。“泪”和“心”是诗眼,是此诗的主旨所在。从表面上看,这两句写的是女子的外貌和神态,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去表现女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出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第三句是说:“自从有了这怨恨,才知道什么是忧愁。”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主题
诗云:“清秋绝顶竹房开,松鹤何年去不回。惟有前峰明月在,夜深犹过半江来。”任翻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清秋绝顶竹房开”: - 清秋:指秋天的清新,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 绝顶:山峰的最高点,常用来形容地位极高或事物之最。 - 竹房开:竹子建造的小屋,常用于隐居之处,代表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2. “松鹤何年去不回”: - 松鹤
《送李衡》是唐代诗人任翻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情境以及内心的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羁栖亲故少:表达了诗人因为羁旅漂泊而亲近的亲朋好友数量不多。这里的“羁栖”意为被囚禁或寄居他乡,“亲故”指亲戚朋友,“少”则表示数量不多。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以及与亲人朋友相聚时光的珍贵。 2. 远别惜清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第一句“绝顶新秋生夜凉”,意思是:登上山顶,在秋天的夜晚感受到了山间凉意,这两句描写了作者登山所见的景致和感受到的凉意。 第二句:“鹤翻松露滴衣裳。”意思是:一只白鹤在松树间翻飞,松针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洒在衣服上
洛阳道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青草。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译文: 洛阳道上尘土飘落,生长着青草。 行走的人难道没有家吗?是因为没人在家守着。 鸡叫之前就收拾行装,争分夺秒恐怕赶不上。 人生百年如同路上的尘土,转眼就被抛在后面了。 追求富贵如同在宽阔的江海里努力
诗句: 忧来长不寐,往事重思量。 清渭几年客,故衣今夜霜。 译文: 忧愁来袭,我难以入睡,往事反复萦绕在心头。在清渭河畔度过数年时光的旅人,现在寒夜中只能穿上那件旧衣抵御严寒。春风虽美却无人识面,水国之间只感到牵肠挂肚。十二门的车马来往繁忙,人们各自忙碌,不分白天或黑夜。 赏析: 首句“忧来长不寐,往事重思量”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长久的忧愁和对往事的深切思念。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
注释与赏析: 1.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译文:没有言语和花儿告别,仔细看枝头上的红花。 2. 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译文:明年再次相遇时,恐怕又是在忧愁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无语”和“细看”两个词,描绘了他对春天的不舍和珍惜之情,而“细看枝上红”则更具体地表达了他对花朵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的后两句“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再游巾子山寺。 灵江江上帻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 野鹤尚巢松树遍,竹房不见旧时僧。 注释: 巾子山寺:位于浙江台州市仙居县,为道教著名道场,有“天下名山,无出巾子”之说,是道教全真派祖庭。 帻峰寺:又名灵峰寺,在浙江省天台县城西南15公里的赤城山中。 三十年来两度登:指的是诗人30年来2次重游此地。 野鹤尚巢松树遍:意思是山上的野鹤依然栖息在松树上。 竹房不见旧时僧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考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注释将诗歌内容和相关注释联系起来加以阐释。 【答案】 ①逢:遇见;南州史:指友人。②江边问君:在江边向友人告别。③雪:指送别时下雪,也暗示着诗人的心情。④归葬处无云:指安葬友人的墓地没有云彩遮蔽。⑤官库惟留剑:指友人去世后,他的遗物中只有一把宝剑留在官府里。⑥邻僧共结坟
越江渔父 借问钓鱼者,持竿多少年。 眼明汀岛畔,头白子孙前。 棹入花时浪,灯留雨夜船。 越江深见底,谁识此心坚。 译文: 我问你那些捕鱼的渔夫,他们手持钓竿已经多少年了? 他们的双眼明亮,仿佛能洞察水边的岛屿,白发苍苍的他们在子孙前守护着这片土地。 当渔船驶入花季的浪潮里,灯笼依旧在雨夜中照亮归途; 然而在这越江深处,又有谁能理解这份坚守与执着的心呢?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