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绅
【诗句释义】: 人身与自然天地相对应,至和才能无过错。 运行出现一差忒,百病从此缠绕身。 智者善于保养身体,调摄归本然。 我说不懂这个道理,情欲不自我节制。 内心感受仍外感伤,水火相煎难解忧。 形体与精神几已分离,荣卫失去其源泉。 如果没有药物的功劳,怎能苟且安身? 发誓要重新获得生命,保持身体的安全。 上以侍奉先人的遗体,下以保全自己年岁。 【译文】: 人身与自然天地相对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的第一句“天高秋正中,颢气澄太虚。”描绘了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明亮,空气清新而透明。这里的“天高”和“秋正中”都是描绘秋天的特点,而“颢气澄太虚”则是形容天空清澈透明的景象。 第二句“素娥散清彩,皎皎临寰区。”中的“素娥”指的是月亮,而“清彩”则是指月光如水般清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中秋夜坐留别邹公瑾孟子彝》。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皎皎今夜月,中天溜清光。 明月当空照,清澈的光芒洒满天空。 婵娟绝纤翳,彩魄仍飞扬。 美丽的月亮没有云彩遮挡,光彩四溢,依旧自由飞翔。 怜我二三友,夙昔遥相望。 我怜悯我的两位朋友,以前我们就常常互相仰望星空。 兹夕复何夕,列坐开壶觞。 这个夜晚又是怎样的一个夜晚?我们坐下来开怀畅饮。 情真任疏散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上巳日(古时农历三月初三)到新都宝光寺游览后,宿于该寺而作。首联写春日的景色,颔联写作者的出游,颈联写作者远望京华,尾联写对宴席的向往。“东风扇微和”,春风微微地吹拂着;“旭日绚阳春”,太阳灿烂的光辉映照出春天的景象。“晨兴秣我马,驾言出城闉”,早起给马喂好食,驾车走出城郭。“矫首京华道,遥遥望清尘”,抬头望着京城的道路,远远地看到尘埃。“先驱曾未至,盻睐徒劳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这类题型,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诗中所表达的哲理,并能够在赏析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考查了评价诗人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的含义;②了解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包括词义和手法;③体会作者的感情;④分析诗歌的结构;⑤概括诗歌的主题
满城风雨五更寒,灯火踽行朝夜未阑。 年少时曾夸耀华冕之贵,老来方觉布衣之安。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满城风雨五更寒 - 描述了一个城市在暴风雨之夜的景象,寒冷和风雨可能预示着某种紧急或不幸事件。 2. 灯火踽行朝夜未阑 - 形容在夜晚仍坚守岗位直至天明的情景。 3. 年少曾夸华冕贵 - 年轻时因拥有华丽的冠冕而感到自豪。 4. 老来方觉布衣安 -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逐句释义 - 【题阙】:这是一句诗的标题,意指书写在宫殿或建筑上的诗句。 - 【□□□□□】:这是对诗句的具体描述,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字或图案。 - 【去住心忡忡】:表示因离别而心情不安或焦虑。 - 【江花拥层浪】:描绘了江面上花朵如波浪般簇拥的景象。 - 【柳絮舞和风】:描述了柳絮随风飘舞的情景。 - 【睹物易感伤】:面对景物容易引发悲伤的情绪。 - 【未别思重逢】
注释: 1. 万顷顽云拨不开,山河大地总皑皑。 - “顽云”指那些厚重的、难以穿透的乌云,“拨不开”表示无法驱散它们。 - “山河大地总皑皑”描述了一幅雪覆盖了整个大地的景象。这里的“皑皑”用来形容雪的白和厚。 2. 怀人夜出山阴远,兴尽何妨半路回。 - “怀人”可能指的是怀念某人,“夜出山阴远”意味着夜晚从山阴方向出发。 - “兴尽何妨半路回”表达了作者虽然兴致未尽,但并不妨碍他半路返回。
寄章同吉三绝句兼柬范叔彝 其三 范郎辞翰尽堪夸,五色卿云簉彩霞。 不寄冷官王仲子,封题偏到绣衣家。 注释:本诗是宋代王绅为好友范叔彝创作的,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和深厚的友谊。首联赞扬了范叔彝的文采飞扬;颔联表达了诗人不愿将作品寄给冷落的官员,只愿送到尊贵的友人手中;颈联则直接指出诗人愿意为好友的作品署名,显示了他对友情的重视。 赏析: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
【解析】 题中“翩翩翠鸟”“只影飞随白凤凰”都是关键词。“翩”字的意思是形容鸟的飞行轻快;“翠”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指绿色的羽毛;“影”字的意思为影子。 本诗的译文:月光皎洁风清夜已深,小窗人静漏壶滴得慢。 翠鸟翩翩来何处?只有一只影儿飞向白凤凰。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幽静的夜景图,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幽林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在月下独自赏景时的感慨。 第一句写时间是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