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秋正中,颢气澄太虚。
素娥散清彩,皎皎临寰区。
惟时明哲王,恭默万虑无。
异香浮宝鸭,净影印玉除。
心远景由寂,神清情自娱。
至化基二南,令誉腾九衢。
德尊意弥下,出入从师虞。
圣道本宏远,尧舜犹病诸。
愿言思太康,益进无逸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的第一句“天高秋正中,颢气澄太虚。”描绘了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明亮,空气清新而透明。这里的“天高”和“秋正中”都是描绘秋天的特点,而“颢气澄太虚”则是形容天空清澈透明的景象。
第二句“素娥散清彩,皎皎临寰区。”中的“素娥”指的是月亮,而“清彩”则是指月光如水般清澈。这里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散发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第三句“惟时明哲王,恭默万虑无。”中的“王”指代君主,“恭默”则是指谦虚谨慎的态度。这句诗表达了当君主能够谦虚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时,国家就会安定繁荣。
第四句“异香浮宝鸭,净影印玉除。”中的“异香”指的是香料的味道,“宝鸭”则是用香料熏制的鸭子。这里的诗句描绘了香料的味道和鸭子的影子在水中映照的情景。
第五句“心远景由寂,神清情自娱。”中的“心远”指的是心境宁静,“景寂”则是景色宁静。这句诗表达了当心境宁静时,景色也会变得宁静。
第六句“至化基二南,令誉腾九衢。”中的“至化”指的是最高境界的教化,“二南”则是古代的两个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孔子和孟子。这句诗表达了最高的教化可以普及到全国各地,使得人们受益无穷。
第七句“德尊意弥下,出入从师虞。”中的“德尊”指的是道德高尚,“意弥下”则是态度谦逊。这句诗表达了道德高尚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和进步。
第八句“圣道本宏远,尧舜犹病诸。”中的“圣道”指的是圣人的道路,“尧舜”则是古代的两个贤君。这句诗表达了圣人的道路虽然宽广深远,但仍需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最后一句“愿言思太康,益进无逸图。”中的“太康”指的是古代的一个贤君,这里可能指的是孔子或孟子。这句诗表达了希望像太康一样贤明的君主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教化和社会和谐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