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句子来具体分析。“元日今年雨不绝,玉壶画舫兴何豪”,意思是:今天是元旦,今年雨水不断,乘着画船兴致多么豪迈。“城边暝合青山失,夜半风鸣白浪高”,意思是:城边天色昏暗,山色变得暗淡,夜晚风大浪高,波涛汹涌。这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冒着风雨来到湖上游览,只见山水苍茫而秀美。“咫尺楼台藏洞壑
【诗句释义与赏析】 诗题解读:《登太和山》 首联: - 缥缈灵光信有无:意指山上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缥缈指轻渺、隐约的样子;灵光则暗指山中灵气或神秘光芒。 - 秋高天柱倚踟蹰:描绘了一幅秋季的山景,高大的山峰如同天柱矗立在高高的蓝天上,诗人站在山上,似乎在犹豫着该往哪个方向走。 - 秋高:秋天的高空,意味着天气晴朗,天空高远。 - 天柱:古代传说中连接天地的柱子,这里比喻为高大的山峰。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玉梯矗翠天愁 - 描述登太和山时所见的景色,“玉梯”,形容山路如同玉制的梯子,高耸入云。“碧天愁”,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愁思或忧虑,因为站在高处,似乎能感觉到整个天空都被笼罩着忧愁的氛围。 2. 金殿高悬万壑秋 - 描绘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位于山巅之上,四周群山环绕,呈现出一派秋天的肃穆景象。这里的“万壑秋”可能指代山谷中的秋天景色或者深秋的气候氛围。 3. 坐拥龟蛇神北极 -
赴西粤投檄祁在德崔子玉送至石门渔湖海昔同盟,回首风尘此濯缨。 十日平原生夜色,一帆春雨见交情。 苍梧愁听湘妃曲,五柳空高处士名。 闻说淮南堪卧理,梁鸿早已去西京。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叶春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同盟的回顾、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在石门相遇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诗中的“闻说淮南堪卧理”
【注释】 过:拜访。虎岩:山名,在浙江天台县。东林:指佛教净土宗的寺院。贝叶经;即贝多树叶子所载的经文。菩提:佛教语,觉悟之意。云:飘动的云雾。玉麈:佛家的法杖,这里代指僧人。镫(dèng):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金轮:指车轮上的金属装饰。“天籁声中闻软语”,“柔”是声音柔和的意思。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曲栏西:曲折的栏杆旁边。 【赏析】 《过虎岩访不二上人》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
注释: 雾雨来到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却无法分辨。五天的阴云郁闭不开,千崖萧瑟气势悲慨。只有依靠客人的青藜杖,拄到仙人的白玉台。万里风吹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都认为石洞可以龙卧,不派荆南驾鹤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太和宫时所作。诗中描写了雾雨中的太和宫景色,以及自己游历的感受和想象。 第一句“雾雨至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不辨”描绘了太和宫被大雾笼罩的景象,让人难以辨识方向
【注释】 ①廖大夫:指唐代诗人廖融。廖融字子高,湖南湘阴人,曾做过御史中丞。解绶:卸职。闽:福建。②幔亭: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招隐:引退隐居。③飞鸿:大雁。④江楼:在今江苏南京市。⑤移文:辞官。⑥他年:将来。渔樵:指捕鱼打柴的人。⑦九曲溪:在福州附近。夕曛:傍晚的余晖。 【赏析】 此诗是送友廖融回福建途中所作。诗人先写廖大夫归去,自己又遇故人;次写友人离别之际举杯相勉,把袂相别
傲吏名山不厌游,况逢佳节更悲秋。 浮云晓向千峰散,落木寒临万壑流。 海上楼台澄蜃气,樽前鸿雁起边愁。 腐儒岁晚真何补,欲向沧浪买钓舟。 诗句释义: 1. 傲吏名山不厌游:傲骨的官吏对名山大川从不厌倦,形容人志趣高雅,不随波逐流。 2. 况逢佳节更悲秋:恰逢佳节之时,更是感伤秋天的到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佳节的珍惜。 3. 浮云晓向千峰散:清晨时分,浮云消散如烟
【诗句释义】 1. 雾雨:雾和雨,泛指天空中弥漫的云气。太和宫:即太和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大殿。俯视一气咫尺不辨:形容云雾密布,天地相连,仿佛咫尺之间。 2. 叆(ài)叆浮云:浓密的云气。九关:指天之九重,即九天、九霄。帝宫:天子的宫殿,这里指紫微垣。紫微间:紫微垣之中。 3. 雨沾:雨滴沾湿。万国:指天下各国。看龙变:观察天上风云变化。 4. 雾匝(zá)千岩:雾气环绕着千座山岩。隐豹斑
林均州在沧浪亭宴请,席上口占。同席有王杨二孝廉和余门人东官黄于广。 路迷江汉百愁生,亭入沧浪一棹轻。 鼓枻偶闻渔父唱,濯缨宁比使君清。 层崖雨过芙蓉湿,曲岸烟开翡翠明。 尘满素衣归未得,石泉空负故山盟。 【注释】 迷:迷失。 沧浪亭:在苏州城东南,为宋代苏舜钦所建。 楫:船桨。 鼓枻(yì):摇船。 “鼓枻偶闻渔父唱”二句:指听到渔夫的歌声。渔父,指渔翁。 芙蓉:荷花。 翡翠: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