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吏名山不厌游,况逢佳节更悲秋。
浮云晓向千峰散,落木寒临万壑流。
海上楼台澄蜃气,樽前鸿雁起边愁。
腐儒岁晚真何补,欲向沧浪买钓舟。
傲吏名山不厌游,况逢佳节更悲秋。
浮云晓向千峰散,落木寒临万壑流。
海上楼台澄蜃气,樽前鸿雁起边愁。
腐儒岁晚真何补,欲向沧浪买钓舟。
诗句释义:
- 傲吏名山不厌游:傲骨的官吏对名山大川从不厌倦,形容人志趣高雅,不随波逐流。
- 况逢佳节更悲秋:恰逢佳节之时,更是感伤秋天的到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佳节的珍惜。
- 浮云晓向千峰散:清晨时分,浮云消散如烟,仿佛是千座山峰在迎接曙光。
- 落木寒临万壑流:深秋时节,落叶飘零,寒风拂过万壑之中,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景象。
- 海上楼台澄蜃气:海边楼台之上,海市蜃楼映照,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壮丽。
- 樽前鸿雁起边愁:酒宴之上,大雁南飞,引起诗人的乡愁。
- 腐儒岁晚真何补:年老无用的学者,感叹自己的一生未能做出什么贡献。
- 欲向沧浪买钓舟:渴望在宁静的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购买一叶扁舟,远离尘嚣。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叶春及的作品《九日高士峰宴集》中的开篇之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傲吏名山不厌游”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即使身处名山胜地也不为所动,反映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而“况逢佳节更悲秋”则透露出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早晨浮云消散、秋天落叶等景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变化。诗中的“海上楼台澄蜃气”和“樽前鸿雁起边愁”,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孤独人生的感慨。
最后两句“腐儒岁晚真何补,欲向沧浪买钓舟”,表达了诗人晚年的迷茫和无奈,以及他对逃离尘世喧嚣的向往。通过对比古代贤人的逍遥与自己的无奈,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同时也体现了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
《九日高士峰宴集》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和灵魂的探索。叶春及通过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