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行 - 绘:描绘,形容景色或事物的外观。 - 空轩:指东林寺中的方丈室,是僧人居住的地方。 - 东林:指的是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 方丈室:佛教用语,指寺庙中和尚居住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客房或者客厅。 - 日出:太阳升起。 - 何:怎么,表示疑问。 - 曈曈:光明的样子。 - 树态:树木的形态。 - 晓潜变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句意的理解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怀古楼”,即登临怀古之楼,“地接昌华近”意思是:楼靠近昌华山,“昌华”是指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是唐玄宗的御花园。“独怜高处望”,独自怜爱登高远望,“独怜”是说作者独自一人,“高处望”指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难作此时心”,难以做到此时此刻的心情。“城郭岂不古”的意思是
【注释】 淀心亭:在江苏无锡市北。 斜向水:亭子建于水边,故称“小亭”。 回廊:曲折的廊道。 菡萏花:荷花别名。 钟声清滞虑:寺院的钟声,可以使人消除杂念,心境安宁。 微凉:清凉之意。 诸缘:一切烦恼和牵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作,全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景,尾联总结。 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首联写景,写小亭斜向水面
【注释】 维:系。 缊袍:粗布短衣。 青山兴尚豪:以青山自比,表示壮志未酬的豪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泊时有下园探梅之行的经历。全诗四句,每句都是写景叙事,但都紧扣“梅花”这一主题。第一、二句写江上严寒,作者穿着薄衫仍不脱帽领,说明天气很冷;第三、四句写月色映照水面,岸上虫声渐息,作者兴致勃勃地观赏梅花,直到深夜才归船停泊,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小浮山】 造化良难测,浮山到寺东。 影随潮汐动,奇尽鬼神工。 树荫过桥客,花飞近谷风。 半帆闲伫立,相望意何穷。 注释: 1. 造化良难测:大自然的造化难以捉摸,充满神秘。 2. 浮山到寺东:浮山位于寺庙东侧,地势较低。 3. 影随潮汐动:山的影子随着潮汐的变化而移动。 4. 奇尽鬼神工:这里的“奇”字用来形容山的形状奇特,仿佛是鬼神所为。 5. 树荫过桥客:树木的阴影穿过桥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赠僧》之一。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深刻的含义。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 第一句:“麈尾” - “麈尾”,即拂尘,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工具。这里用来象征僧人的清高、简朴和超脱世俗。 - 注释:麈尾——拂尘。象征僧人的清高、简朴和超脱世俗。 - 赏析:这句诗通过“麈尾”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 第二句:“王谢当时物,高人日以挥。” - “王谢”
梅花 众花已凋零,唯有梅独自盛开。 自怜生性不随俗,独对寒霜仍傲然。 岂止因高洁而自豪,更因清雅而心旷神怡。 佳人消息渺无踪,折梅欲寄何所为? 译文: 其他花草都已落败凋零,只有梅花独自绽放在寒冬中。我自怜生性不愿随波逐流,只愿与世隔绝,傲然面对这寒冷的霜雪。我并非只为自己的高洁而自豪,更因为这种清雅的气质让我心境开阔、神采飞扬。可惜佳人的音信杳无踪迹,我折下一枝梅花,不知道究竟要寄托给谁。
【注释】 云半阁:指山中高悬的阁楼。缥缈:形容云气飘渺的样子。倚:靠。松际:松树的边缘。日初上:太阳初升,即早晨。窗间:窗子之间。法:佛教术语,这里指佛教教义。说:教导。迷:被迷惑。不是:不是。贤:贤人。下梯:走下楼梯。 【译文】 老和尚打开竹楼的门,缥缈地靠在城西。 松树边缘太阳刚刚升起,窗户之间云朵逐渐低垂。 僧人让小童诵读佛经,用佛教教义教导众生。 不是高僧来此,他懒得走下楼梯。
【注释】 月步:赏月的步道。 堤东月初上,一半在方塘。 夜色澹逾静,荷风远更香。 此心行不尽,今夕思何长。 引领遥相望,钟声似有霜。 【赏析】 此诗是写赏月之情景。首句写景,次句抒情,三、四句写月色和荷香,五、六句抒己意,末句以景结情。全诗写得清丽婉约、清新自然,意境幽美。 “堤东月初上,一半在方塘。”起句写月从江中升起,先点出地点是在江边的小堤之上。月亮刚一出现在水面,就映入人们眼帘
【注释】 1. 先朝:指唐王朝。雨露恩:比喻皇帝对老百姓的恩惠。 2. 低枝:榕树的树干。盘小阁:在树下筑小楼。 3. 留荫:留下树荫。平原:这里指大田。 4. 盛夏炎偏减:指夏天炎热时,榕树可以带来凉爽。 5. 高天日易昏:指天空高远,太阳容易变暗。 6. 良材吾所惧:良材:好木材;惧:害怕。指做官的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7. 匠石顾何烦:匠石:木匠。顾:不过。何烦:有什么值得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