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洋
《朱氏园亭宴集》赏析 孟洋的《朱氏园亭宴集》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上国名园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句“上国名园笑语同,朱帘翠户曲栏通。”描绘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美丽园林,朱红的帘幕和翠绿的门扉,以及曲折的栏杆,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环境。 接下来的“管弦夜合芦洲月,花竹烟开水阁风。”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气氛,笛声与芦洲月交相辉映,水阁中飘荡着花香和烟雾
【注释】 1.闻雁:即《闻雁》,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诗写诗人在北国边关,听到大雁南归的消息所引起的乡思之情。 2.凄风:寒冷的风。 3.纤纤:纤细。 4.万里:指遥远的路程。 5.何似:如何比得上,相当于“何如”。 6.嗟:叹息声,这里指感慨。行路:在外奔波的人。 7.愧:惭愧,以自谦之词。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借以自喻,表示自己像随风漂泊的蓬草。 8.多思欲归弦调里:想回到故乡去
【注释】 过大梁:到大梁,即今河南开封。贻(wèi):赠送。李献吉:诗人友人名。子:这里指儿子。汴水:汴河。过:经过。空同:李献吉的字。瓜圃:瓜地,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著书:写书。草堂:作者的住所。雪尽:雪停了,天气转暖。江上梅开:江边的梅花开放了。野人:隐者。竹径:竹林小道。延:邀请。俗驾:世俗之车。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居郑州时写给好友李献吉的一首赠别之作。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即可。“石沟”是题目,写景起笔;“盐井黄沙迷白草”点明了地点,描绘了荒山的景色;“石沟残日下荒山”交代了时间、季节,渲染了荒凉的气氛;“暂喜连朝息”写出了作者的感慨;“旌节遥从万里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秋早兵戈屯塞上”点出了边塞战事
这首诗出自《和李端公题灵武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述了灵武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灵武城高接夏州 注释:灵武城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附近,与夏州(今陕西省横山县)相邻。 译文:灵武城地势高峻,直接连接到夏州。 2. 逶迤山势引边愁 注释:逶迤,形容山势曲折蜿蜒。 译文
注释: 十年来,我一直在太华山游玩,思念着它。五月时,我从潼关骑马而来。 日影在松林中移动,仙掌从树梢出现;云彩在莲井移动,玉峰从中打开。 北边渭水含秋色,西边秦京锁暮色。 如何能够悠然自得地尽兴而归,到翠微山深处拜访云台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太华山时的所感。诗的首联写自己游览太华山的情思,二、三联写登临太华山的情景,末联写游山归来的愿望。全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笔力雄健,语言明快流畅
诗句解析: 1. 东归石径入云斜:“东归石径”指的是诗人返回家乡的路径,“云斜”形容道路蜿蜒而曲折。 2. 险阻千年事可嗟:描述沿途的险峻与历史悠久,表达了一种感慨。 3. 松柏森森韩信庙:韩信庙前松柏茂盛,暗喻韩信的英名不朽。 4. 山河渺渺沛公家:指沛公刘邦的故居,“渺渺”表示遥远、宽广。 5. 王齐实召游云梦:王齐是汉朝的一个地名,这里指汉文帝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评价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分析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过海印寺(其一) 傍湖台殿何年起,绕寺烟波望不穷。 寺里逶迤银汉接,宫前宛转玉河通。 长桥晚落千寻影,高阁晴含万里风。 沧海漫求人世外,蓬莱今在帝城中。(注:过海印寺)
襄陵省中池亭甚佳因怀张李二明府日暮襄陵池上亭,孤吟长坐叹飘零。 注释: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来到了襄陵的一个池塘亭子上,独自一人坐着,感叹自己的漂泊不定、四处流浪。 荷花无主谁为色,竹叶怜人独自青。 注释:池塘边的荷花失去了主人,无人照看,只能任由风吹雨打,显得孤独无援。然而竹子仍然保持着它那份独特的翠绿色,似乎在怜惜那些被命运抛弃的人。 暝逼高林回倦鸟,风生曲槛度流萤。 注释:傍晚时分
千佛山 白日萧萧秋树斜,碧云渺渺入僧家。 隔年松坞疑乡寺,一月风尘见野花。 钟鼓催寒生晚暮,翠微含月益光华。 开尊不尽川原色,发兴还如江汉涯。 注释: 白日:指太阳。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碧云:形容秋天的白云。渺渺: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疑:怀疑。乡寺:家乡的寺院。这里指故乡。 钟鼓:寺庙里的报时乐器,此处借代寺庙。催寒:催促寒冷。生:产生。 川原:指广阔的原野。发兴:兴起的意思。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