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绶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远国来王日,深恩册拜时。 【注释】:远国指的是远离朝廷的国家,来王日指外国君主来访的日期,深恩指的是对黄给事晖的深厚恩情。册拜是指正式授予官职或荣誉,此句表达的是皇帝对黄给事晖的尊重和信任。 2. 玺书中禁出,天语使臣知。 【注释】:玺书是皇帝的命令文书,这里指的是封王的命令文书;“天语”通常指皇帝的言论或指示。使臣指的是派遣出去执行任务的使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水暖鵁鶄浴,花香蛱蝶飞。" - 这两句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溪水温暖,鵁鶄在这里沐浴;花香扑鼻,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2. "青丝聊系酒,白苎已成衣。"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悠闲。用青丝(青色的丝绸)系着酒杯,享受美酒带来的快乐;用白苎(白色的苎麻布)做成衣服,满足舒适的需求。 3. "溪阔容兰桨,林深著板扉。" -
【译文】 使节随同重译,皇恩被百蛮。 海阔天空同日月,风土异云山。 驿骑独自城门外,楼船叠浪间。 将归报慕华之礼,敷奏得龙颜欢悦。 【注释】 1. 使节随重译:重译是多次翻译的意思,表明使节出使的艰难。 2. 皇仁被百蛮:皇指皇帝,仁为仁慈,百蛮指四方蛮夷之地,表明皇帝的恩泽普照四方。 3. 海天同日月:海与天一样广阔,日月同升同落,形容天地相连。 4. 风土异云山:风和土不同,云和山不同
【注释】 斑竹:湘妃泪染过的竹子。湘妃:相传为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追到湘水,哭泣不止,泪水洒地化为斑竹。 【赏析】 湘妃泪是神话传说,湘江的斑竹却是实有的。湘妃哭舜时,把泪珠滴到地上,地上就开出斑斑斑点的竹来。古人有诗云“斑竹一枝千滴泪”,就是形容这种竹子。唐代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鹤楼》中有句“闻道龙标过五溪,我亦临风奉一杯。紫阳之巅浮云断,青枫浦上夜猿哀
【注释】 ①斜溇:水边弯曲的地方,也泛指小河。 ②悬风:逆风。正:正是。 ③须臾:片刻。趁溇斜:趁着水边曲折的地势顺流而下。 ④往来:往来的人很多。 ⑤欲还家:好像想回家似的。 ⑥鹢(yì):古书上说的一种鸟,即今之鹅。 ⑦鹭:水鸟,形似白鹭。归:归来。 ⑧前村:前面村庄。遮望眼:挡住了视线。 ⑨绿树:青翠的树。正交加:枝头绿叶交叠。 译文: 初时望见那迎面来的船帆正迎着逆风
《留别张廷端》 野亭芳树下,崖石大溪南。客去闲秋色,云来作暮岚。谁家留信宿,何处倚清酣。拾得琅玕竹,时时寄一函。 注释:在郊外的亭子下面,有一棵芳草,在崖石的大溪南边。客人已经走了,只有秋天的景色还在闲散地等待着。天边的云彩飘过来,变成了傍晚的云岚。谁家的住宿的地方呢?哪里可以倚靠着享受一下这清静的快乐呢?我捡到了一根像玉一样洁白的竹子,常常把一捆书卷托付给它,然后把它放在竹筒里,用绳子捆起来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时,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三个角度进行。首先指出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点出该诗的艺术效果。 (1)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紫泥封诏下彤闱”中的“封”“诏”等词语的表达效果。“封”“诏”是古代帝王给臣子的一种诏书,“紫泥封”,说明诏书是用紫色泥密封,表示重要。“下彤闱”,即皇帝亲自下达,说明诏书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这首诗是王维的《桐庐小隐》和韵之作。下面是对每句的解释: 1. 河流南入市,径路北通村。 - 这句的意思是,河流从南方流进市集,道路从北方通向村庄。这里的“南”和“北”分别代表方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 2. 新结草堂好,旧栽桐树繁。 - “新结草堂好”意味着新建的草堂很好,给人以舒适之感。而“旧栽桐树繁”则描绘了老梧桐树茂盛的景象,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3. 儿童知稼穑
【注释】南洪:即南湖。北海,指古代帝王宴游之地,此处比喻酒席丰盛。总当右:总在上座。右,尊长。月生唯在东:月亮升起时只在东边。渔灯蓬影外:渔船上灯光映照在蓬草的影子中。人语水声中:人的说话声和水声混杂在一起。不意袁宏渚,而今亦可同:没想到今天能和袁宏一起游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南湖的所见所闻。诗的前半部分是写景,后半部分是叙事。首句写宴会开得十分隆重,次句写船进得十分迅速,三
注释: 不寐坐来久,无家席屡移。 窗风书叶乱,檐雨漏声疑。 客鬓惊秋早,乡心欲旦迟。 扁舟沧海上,谁和竹枝词。 译文: 夜晚坐着不能入睡,坐了很久,没有固定的住所,多次更换座位。 窗外的风吹动树叶,使它们翻飞凌乱,雨打在屋檐上,仿佛听到了水滴的声音。 客人的头发被秋天吓白了,家乡的思念使我早晨醒来时感到迟疑。 我在海上的小舟之上,谁能和我一起吟唱《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