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画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腐朽如何不自量”:这句话的意思是,腐朽的东西总是无法估量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在这里,“腐朽”可能指的是某种衰败、堕落的状态,而“不自量”则是指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2. “化形飞起便悠扬”: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腐朽的东西变化成新的形态时,会显得非常飘逸和优雅
【注释】 骐骥:指千里马。龙沙:古代对沙漠的别称。百战归:形容马经历无数次的战斗,从战场上归来。轻尘不动:指马蹄扬起的尘土没有扬起。四蹄飞:指马蹄飞扬如飞。可怜:可叹,可惜。汗血马:传说中一种能跑千里的名马。驽骀:劣马。似瓠肥:形容马长得又瘦又矮像葫芦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千里马的生动描写,借以比喻那些身负国事,屡立战功却不得善终、被闲置不用的人物。首联“万里龙沙百战归
【解析】 题干要求是赏析,赏析的关键是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以及表达技巧。此诗句大意是:蠹鱼虽然形体像鱼却无鳞鬣,但它却能“赋形”,也能“度一生”。它不懂文采藻绘,却能写出文章来。 【答案】 译文:蠹鱼虽然形体像鱼却无鳞鬣,但它却能“赋形”,也能“度一生”。它不懂文采藻绘,却能写出文章来。(或:蠹鱼虽形体像鱼却没有鳞鬣,却会“赋形”和“度一生”。) 注释:①蠹鱼:古代书蠹,蛀书咬字的昆虫
梅子 【注释】馋心:贪嘴,指爱吃梅子的口欲。齿生津:形容梅子味美,酸甜可口。风味:味道。全待汝:完全依赖你。皱眉人:指对食物有特殊口味或厌恶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梅子来抒发作者的情怀。前两句写梅子之“好”与“恶”,后两句则写梅子之“贵”与“贱”。诗中运用比喻等手法,生动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看法和对生活的体验。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 汤婆:用铜或铁制成的一种取暖器,用来暖手和脚。 徐娘:年轻美丽的女子。 温柔乡:比喻令人销魂的安乐窝。也指美女。 君心改:你的心思变了。 厂沙厨:即“妆沙厨”,是古代对厨房的美称。 娉竹奴:即“烹竹奴”,烹煮竹子的奴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一位女子的赠诗。女子年青,美丽动人,但老来却不再年轻了,而作者仍想和她在一起。诗中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感情。 “老去徐娘尚可娱,温柔乡里锦模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的重要信息,如:关键词语、句意、手法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此诗为送别之作,写在淮北与淮南分别的情景。前二句写相别之景,后二句写相别之情。“至”是“到达”,“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是扬州府治所在,位于淮河流域,故称“淮南”。首联说,在淮北与你相逢感到分外亲切,因为酒逢知己饮
【注释】 ①南征客:指远在南方的征夫。②滇阳:今云南昆明。 【赏析】 这首诗是写送别友人回京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首句“迎得君来复送君”,是说朋友从他乡回来,我又去送别他。起句开门见山地交代了送别的背景和目的,点明送别的原因,即“迎”而“送”。 次句“樱桃花发又经春”,是说春天已经来临,樱桃花开了。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晋书·江统传》载,东吴人陆凯与范晔同为桓玄主簿,两人过从甚密
砚 形模粗野已堪羞,况复驽顽滑似油。常笑石乡才不逮,有何功业便封侯。 注释:砚的形状粗糙而丑陋,已经足以羞愧,何况又像驽马那样迟钝、像油那样滑腻。常常嘲笑那些石质的砚台不如我的才华,我有什么功绩就能封侯了吗?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直接描写了砚的外貌和质地,表达了诗人对砚的轻视和嘲讽之情。接着诗人以“石乡才不逮”来自嘲自己的才智不及,认为即使有才能也难以得到重用。最后两句则以反问的形式
注释:月宫里是谁画了乘鸾的女神,紫竹和银丝相夹裹着白色罗衣。 未到秋天却已经破碎不堪,原来是因为从前受风太多。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一幅扇面画来表达对女子的关心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紫竹”象征着坚韧,“银丝”象征着柔美,“素罗”象征着高贵等等。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破扇”与“乘鸾女”进行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诗句原文: 林下扶藤杖,溪边整葛巾。 春风莫相妒,不是折花人。 注释: - “林下”指的是树林下面。在古文中,“林”通常指树木密集的地方。“扶藤杖”意味着手持藤制的拐杖,可能是诗人行走时使用的工具。 - “溪边”指的是河边。这里的“溪”指的是小河或溪流,而“整葛巾”描述了诗人整理自己的头巾以准备休息或更衣。“葛巾”是一种用葛草编织的头巾,常用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装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