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第
这首诗是《国风》的一篇,属于“周南”地区。诗中通过描述楚庄王入陈讨伐灵公的故事,表达了对战争和政治纷争的不满和忧虑。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楚国的将军(楚庄王)进入陈国(陈国),为的是讨伐灵公(春秋时楚国的国君)。 注释:楚国的将军指的是楚庄王,他为了平定叛乱,进入其他国家。 2. 那个蛮夷首领(戎首)非常狡猾,怎么能不受到惩罚呢? 注释:戎首指蛮夷首领,他们经常制造麻烦
感古十四首 用兵之道,慭先治心。 执榼摄饮,踞转鼓琴。 整而且暇,将斯能任。 方寸一乱,冰炭交侵。 若用以战,遗敌之禽。 注释: 1. 慭(huì)先:谨慎地处理。 2. 执榼摄饮:端起杯子喝酒。摄,拿。 3. 踞转鼓琴:坐着弹琴。 4. 整而且暇:整齐有序,从容不迫。 5. 方寸一乱:心志不坚或心神不宁。 6. 冰炭交侵:比喻内心冲突或煎熬。 7. 若用以战:如果用于作战。 赏析:
这首诗是《感古》的第四首。它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古之大雅,刚柔迭居”:古代的伟大人物,既有刚强也有柔弱,这两种性格交替出现。 - “伊谁实似,蔺氏相如”:像蔺相如这样真正的英雄。 - “秦王鼓缶,廉颇避车”:战国时期的秦王(嬴政)用缶击打,而廉颇则躲避车辆。 - “挺挺其劲,揖揖其虚”:表现出坚强和谦虚的品质。
【注释】 1. 翩翩五两:指船行轻快。 2. 载发载远:船行迅速,水波荡漾,远山近水皆成一幅流动的画面。 3. 沙滩累累:指沿途的沙滩。 4. 溪流反反:指沿途的小溪。 5. 剑津:即剑门关,为古时蜀道要隘。 6. 伊思塞苑:思念塞外的边疆。 7. 贻怀:怀念之情。 8. 遥展:远远展开。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乘舟北渡黄河,来到剑门关外。在行进中
这首诗的格式是:【诗句】+【译文】+【注释】+【赏析】 【诗句】: 昔人事主,弥砺厥心。 岂无过动,终不愧人。 先轸慢唾,鬻拳兵临。 箕役致命,伯宫自刑。 英英风烈,丹青古今。 去之千古,肃肃我钦。 【译文】: 昔日的人们侍奉君主,磨砺自己的心志。 难道没有过错和行动,但最终不会愧疚于人。 先轸嘲笑并唾弃,鬻拳率领军队前来。 箕子忠诚而死,伯夷被砍头示众。 英姿飒爽的气概,永远铭记在历史中。
这首诗是《感古十四首》中的第一首,它描述了一位古代子罕的形象。他的品德高尚,不贪图财物,只守着自己的宝藏。他能够抵制诱惑,不被利欲所迷惑,所以没有失去任何东西,他的美德和声音被传唱。 译文: 宋之子罕,不贪为心。 人献人玉,吾守吾琛。 利之靡溺,物孰能侵。 宝各不丧,昭哉德音。 呜呼天王,求车求金。 注释: - 宋之子罕:指的是宋国的子罕(可能是指春秋时期的子罕)。 - 不贪为心
感古十四首 楚昭达理,曷罹丧殃。 楚昭王治理国家,怎么会遭遇灾难? 股肱谗慝,令尹子常。 他的亲信小人是贾谊、刘向上。 贼虐邓宛,夺民之良。 他残暴地杀害了邓宛,掠夺了百姓的良田。 蔡以裘佩,唐以纮骦。 楚国用皮裘赏赐给诸侯,唐朝用玉带赐给群臣。 三年淹恤,宠赂莫章。 他们三年来对百姓的恩惠和赏赐,却没有得到彰明。 柏举战败,于郑遁藏。 柏举战役失败了,子常逃到郑国躲避。 曷磔其体,曷斧其吭。
【注释】: 弱侯:指年幼或地位低的人。三篇:泛指多篇文章,这里是指作者在南都所写的诗作。 连阴:接连不断地下着阴雨。 桃李花:指春天的鲜花。 霜霰:霜冻和雪。 天涯:天边,这里指故乡。除节:农历年终岁末。 客南都:住在南都。 外户:外面的门。扃(jiōng):关闭。 四壁:四面墙壁,形容房屋简陋。 执爨(cuàn):做饭。一夫:一个人。 晏坐:安坐。 曲蘖(niè):酒曲和麦曲。 达人
注释: 1. 杨花飞自好,客愁不可道。春光迅速若转蓬,丈夫建树难为功。李广不侯马援谤,至今慨叹伤英雄。 2. 李广不侯马援谤(chēng):李广不封侯,是马援的过错。 3. 伤英雄,徒拂抑(fúyì)。鬓华忽似杨花色,不如匣剑归去来,南山之南北山北。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看到漫天飞舞的杨花时,心中涌起的一种漂泊感和思乡之情。首句以燕山三月飞杨花的景象起兴,营造出一种飘零之感
岁昔在乙巳,送君入上京。 乱流济扁棹,两岸多莺声。 一别讵能几,今又送君行。 浓谈殊未尽,衷曲还愤盈。 燕蓟正雨雪,胡为独北征。 行途登泰岱,吴门望正晴。 上有无字碑,秦汉铭已倾。 秣陵旧都地,守重隔江城。 国初宿屯戍,五卫列藩营。 自从崩圯后,洲渚坦以平。 何当存犄角,识者为心惊。 袖中有短疏,意在扣宸明。 远臣既建白,公辅会相成。 愿君且静默,造物忌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