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鸣世
【注释】: 有客:即李雪舟。留行迹:留下行走的痕迹,这里指送别。令:使……喜悦。一解颜:使脸上露出笑容。寻:探访。春山:春天的山色。老病:年纪已大的疾病缠身。禅心:佛家用语,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许:允许、容许。如何:为什么。芳草色:花草的颜色。又:又一次。送:赠别。马蹄:马的蹄声,此处代指人。 【译文】: 你离去了,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在清晨钟声中寻找寺庙,我在酒中观赏春天的山川。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后,经过华子澄故居时所作。首联交代了重过华子澄的地点和时间,“三年”表明了作者与华子澄分别的时间之久。颔联写自己长年在外为客,困顿之极,高卧山野又奈谁何,表达了对华子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无奈。颈联描绘出一幅清秋夜景图: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秋水澄澈,波光粼粼。尾联以徘徊不前来表达对家乡的留恋以及对华子澄的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自然。 【答案】 (1)重
【注释】 仙才:指仙人的才能。多玩世:多与世俗周旋。况复幕官闲:何况你还是个闲职。鹤养空庭树,云栖傍阁山:鹤在庭院中高飞远翔,云气缭绕于阁旁山峦。酒干官长禁,诗乞野人删:喝酒到官衙的长廊,请诗人删改诗歌。为有延徐榻,相期数往还:因为有你的延徐之榻,希望我们能经常来往。 译文: 你是一位仙人般的人物,你多才多艺,擅长玩世不恭,何况你还是一个闲职。 你在庭院中放养鹤儿,它自由自在地飞翔
【注释】 寒原:指寒冷的原野。一雁:一只大雁。霜空:天空中结霜的云层。短褐萧萧犯北风:穿着短褐衣,在北风吹拂下瑟瑟发抖。俱是:都是。残年:残余之年,指年老之年。行路客:流浪在外的人。伤心:悲伤。不在:不在其中。离别中:别离之中。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与王山人的深情厚谊。首句写景,点明季节,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第二句写景,点明时间,烘托出凄清的氛围;第三、四两句写景,点明主题
《重过程孺父》是明代盛鸣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原文如下: 摇落秦淮上,依然见索居。 客贫亲旧少,家难死生余。 土锉朝烟冷,荒池古木疏。 日斜殊未去,狼籍一床书。 我会逐一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释,并给出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摇落秦淮上:描述了诗人在秦淮河畔的景象,秦淮河位于南京,这里的“摇落”意味着秋天的萧瑟与衰败。 2. 依然见索居: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状态
沈水部官署 江水流何急,归心却似之。已伤为客久,转恨别君时。 断雁迷寒渚,吟猿挂冷枝。生涯兼物色,何处不堪悲。 注释: 江水流得很急,但我的心却像被什么牵着一样,始终牵挂着回家的路。已经在这里做客人很长时间了,每当想到要离开这里与朋友分别时,心中便充满了痛苦和不舍。飞过的大雁在寒冷的江渚上迷失了方向,树上的猿猴也因寒冷而挂在了树枝上。我的生活就像这自然界的景象一样,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避暑吕叔与园亭因赠》是明代盛鸣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夏日园亭中的清凉与雅致。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首句“辟暑谁堪适”,表达了诗人在酷暑中寻找一片凉爽之地的愿望。这里的“辟暑”意为躲避炎热,而“谁堪适”则询问谁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来躲避暑气。这一问既是对读者的设问,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期待。 次句“壶冰若可餐”
诗句释义: 1. 西楼月下送陆长康 - 描述了在西楼的月光下为一位名叫陆长康的人送行。 2. 分散欢娱地,班骓送陆郎 - 表达了分别的场景,同时提到“班骓”,可能是指一匹珍贵的坐骑或骏马,用来象征陆长的高贵身份。 3. 乌啼白门夜,月上一楼霜 - 通过夜晚的乌鸦鸣叫和月光照耀下的白色城门,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寒冷的夜晚环境。 4. 扬子分衣带,明河接泪行 -
注释: 七月八日,潞河的舟中告别长安诸子。 天汉龙初返,星桥鹊乍分。 天河银河刚刚回到天空,鹊桥上牛郎织女刚刚分开。 隔河收片雨,宿浦有残云。 隔着河面收取零星雨滴,宿泊的地方还有残留的云彩。 复作孤舟别,兼悲一叶闻。 再次乘坐孤舟告别,又听到那一片叶子的声音。 相看此时恨,不独在离群。 看着彼此的眼神充满了遗憾,这份遗憾并不仅仅在于离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岁晏单车去,意指诗人送别友人时,正值岁末,诗人骑着单车,独自离去。 穷边不算程,表达诗人认为边远之地并不需要长途跋涉,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 河冰寻马迹,关月逐鸡声,描绘了一幅寒冬腊月,河水结冰,马匹脚印难觅的景象;而关塞之上,月光下鸡鸣声声,传递着边疆的寂静与辽远。 野烧云中戍,春天雪外城,意味着在边远的军营中,偶尔有野火燃烧的痕迹;而在遥远的城市之外,春天的雪还未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