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暑谁堪适,壶冰若可餐。
一闻高士论,六月使人寒。
云起峰阴直,亭孤日气残。
晚来山更好,不碍隔篱看。

《避暑吕叔与园亭因赠》是明代盛鸣世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夏日园亭中的清凉与雅致。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首句“辟暑谁堪适”,表达了诗人在酷暑中寻找一片凉爽之地的愿望。这里的“辟暑”意为躲避炎热,而“谁堪适”则询问谁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来躲避暑气。这一问既是对读者的设问,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期待。

次句“壶冰若可餐”,则是通过想象将冰块比作美食来表达对清凉的渴望。在这里,“壶冰”象征着清凉的水或冰,而“若可餐”则是诗人对这种清凉之物的喜爱程度。

第三句“一闻高士论,六月使人寒”,通过“高士论”这一典故,传达出诗人听闻高洁之士的言论后所感受到的清凉之感。这里的“高士”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的言论往往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仿佛置身于凉爽的环境中。

接下的句子“云起峰阴直,亭孤日气残”,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增强诗的氛围感。这里的“峰阴直”形容山峰阴影的清晰,而“亭孤日气残”则描绘了亭子孤独地伫立于夕阳之下的景象。

最后一句“晚来山更好,不碍隔篱看”,以“晚来山更好”作为结语,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山景更加美好的心情。同时,“不碍隔篱看”则透露出诗人想要欣赏这美景却不受阻碍的意愿。

盛鸣世的《避暑吕叔与园亭因赠》不仅是一首表现夏日园亭清凉之美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的画卷。诗中所蕴含的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品质追求的赞美,都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