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南头路,三年此重过。
长贫为客倦,高卧奈君何。
岭背夕阳尽,月明秋水多。
徘徊那能去,门外即烟波。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罢官后,经过华子澄故居时所作。首联交代了重过华子澄的地点和时间,“三年”表明了作者与华子澄分别的时间之久。颔联写自己长年在外为客,困顿之极,高卧山野又奈谁何,表达了对华子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无奈。颈联描绘出一幅清秋夜景图: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秋水澄澈,波光粼粼。尾联以徘徊不前来表达对家乡的留恋以及对华子澄的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自然。
【答案】
(1)重
(2)柳市南头路——作者重访华子澄的家。柳市在今安徽芜湖市。
(3)三年此重过——作者与华子澄分别已经三年了。
(4)长贫为客倦——常年在外漂泊,贫困厌倦。长贫,长期穷困。
(5)高卧奈君何——高卧,指隐居。奈,奈何,怎么对付。
(6)岭背夕阳尽——夕阳已从山岭后面落下。
(7)月明秋水多——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清澈的秋水中。
(8)那能去——哪能离开。那,表反问的连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后经过华子澄故居所作。首联交代了重过华子澄的地点和时间,“三年”表明了作者与华子澄分别的时间之久。颔联写自己长年在外为客,困顿之极,高卧山野又奈谁何,表达了对华子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无奈。颈联描绘出一幅清秋夜景图: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秋水澄澈,波光粼粼。尾联以徘徊不前来表达对家乡的留恋以及对华子澄的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