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望月秦淮里,不知月在秦淮水。
银汉平铺一色秋,珠阁琼楼正相似。
秦淮女儿十三余,绡幕半卷坐飞除。
霜妾星妃两不如,云中雀子那得住。
桂树团团系舟处,极浦烟波从此去。
《秦淮月》是明朝盛鸣世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石头望月秦淮里:
- 描述了诗人站在石头城上远望秦淮河的景象。石头城是南京古都的防御性建筑,位于今天的南京市鼓楼区,这里可以俯瞰长江及南京城的景色。
- “望”字传达出诗人在高处静观夜景,心情略显忧郁,因为“月亮不知在水还是河”。这一句既写出了自然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不确定性。
- 银汉平铺一色秋:
- 描写了银河横贯天空,如同铺设在地面上的秋日霜降。这里的“银汉”指的是银河,即天上的星河,用来形容其广阔无垠,秋天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此句通过天文现象来比喻秦淮河畔的秋意浓重,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珠阁琼楼正相似:
- 描述了秦淮河畔的珠阁(精美的亭台楼阁)和琼楼(装饰华丽的高楼)与天上的宫殿相仿。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秦淮两岸建筑之美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间繁华的感慨。
- 通过将人间的建筑与天上的宫殿相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 秦淮女儿十三余:
- 形容秦淮河畔的女子正值青春年少,年龄大约十三四岁,容貌美丽。这里的“十三余”用来形容女子正值芳华,青春正好。
- 通过对年轻女子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秦淮河畔的美丽风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欣赏。
- 霜妾星妃两不如:
- 以霜、星、妃三种天象来比喻晚唐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和沉湎声色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比不上古代贤君明主的治国之道。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唐统治者的批评以及对古代圣贤治国理念的推崇。
- 云中雀子那得住:
- 以云中雀子比喻那些生活在云端之上、无法触及现实生活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不屑和批评。
- 通过比喻,诗人批判了那些只知享受而不知进取、沉溺于虚幻世界的人。
《秦淮月》不仅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