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琦
闻宁夏边报二首 未战先行赏,君恩信是多。何时诛仆固,终日忆廉颇。朝士空持橐,边人自枕戈。争传万里外,有诏下西河。 译文 在尚未开战之时,君主便给予士兵们丰厚的赏赐和信任,这体现了君主深厚的恩典。何时能诛除那些背叛的贵族,我日夜都在怀念昔日廉颇的忠诚与勇猛。朝堂上的官员们空怀理想抱负,而边疆的士兵却始终紧握武器,枕戈待旦。远方的人们纷纷传言,朝廷已下达诏书,命军队前往西河地区。 赏析
诗句内容如下: 幕府前旌去,王程后命催。 六师同击楫,千队肃衔枚。 练甲含江动,雕戈挽日回。 莫将今日事,更待异时才。 译文: 幕府前旌旗已挥舞而去,王程之后的命令催促着前行。 六军将士齐声击楫,整齐划一的队列中士兵们个个严阵以待。 铠甲闪烁着江水的光芒,锐利的兵器如同挽日东归的巨力。 切勿因循守旧,今日之事不可再等他时才做。 赏析: 这首《送操江张中丞二首》是明代著名诗人冯琦所写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欲问盈庭议,惟当决胜才:想要询问满庭院的人议论什么?只有通过决定性的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2. 愿呼骠骑将,早破赫连台:希望有能呼风唤雨的将军,早日攻破赫连人的堡垒。 3. 四野胡笳合,孤城羌笛哀:四周的草原上吹起了胡笳,只有孤城的羌人吹起悲伤的笛音。 4. 夜深惊起坐,曾否驿书来:夜深时惊醒起来坐着,是否曾经收到过来自远方的书信呢? 赏析:
【诗词解析】 首联“分袂俱千里,同袍尚几人”写分别。离别之际,依依不舍地挥衣袖,告别的地点相隔万里之遥。虽然大家同在朝廷供职,但今天却要分别了,能在一起共事的人已经不多了。 颔联“非关劳侍从,讵合走风尘”抒发情感。这两句是作者对杨楚亭等人的劝勉:不要因为自己被派遣出京去闽、蜀藩臬任职就感到烦恼,更不要因此就抱怨自己的仕途坎坷而心有不平。 颈联“天尽刀州路,云迷剑水津”,描绘景象,点明主题
【赏析】 《除夕》: 这首诗是作者辞家后在外地过年的诗作。 首句点明时间,除夕,即旧年的最后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报国当何日,辞家又一年,这两句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报国,是每个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辞家则意味着远离家乡,投身于社会之中。诗人通过这两行表达了自己对于报国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二句“薄游宁足问”,诗人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虽然在外地漂泊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侍中园中的所见所感。首联描写诗人停车观花的情景;颔联描写诗人在园中小憩时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颈联描写诗人观赏风景时的所见;尾联描写诗人离开园子时的心情。 【答案】 ①“过一过”是说诗人停下车子来看一看。②“常侍菟裘地”指侍中苑(汉宫名)所在地,“菟裘”代指皇帝。③“草凄幽砌冷”句意为:草色已经变得凄凄惨惨、冷清清了。④“云白远山多”句意为:白云笼罩着远处的群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地重能相借,时危敢自安。 - 地重能相借:意指两地虽远,但因地理的接近或重要性,能够相互支援和借用资源或力量。 - 时危敢自安:面对国家或时代的危机,个人敢于担当,勇于自我牺牲,以保国家安全或个人信仰。 2. 不辞良会少,渐觉盛名难。 - 不辞良会少:即使机会稀少也愿意把握,表示珍惜每一次可能的机会。 - 渐觉盛名难:逐渐感受到名声越大责任越大
【注释】 送周尚宝以宁夏事谪潮阳尉:送我好友周尚宝因为宁夏事情而被贬为潮阳尉。 鸡肋官犹薄,羊肠路转难:像鸡肉一样的官职仍然很轻,但羊肠小道曲折险阻,走起来十分艰难。 可怜秦逐客,更远楚江干:可叹啊,像秦国的逐客令一样,被贬谪的人,远离故乡,在长江之边。 事去空谈剑,忧来尽指冠:当国家大事离去之后,只能谈论佩剑,忧虑到来之时,则全部都指着帽子。 潮阳碑尚在,寂寞待君看:潮阳郡的石碑依然还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首先要了解全诗大意,再把握每句诗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关键句等的含意和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同时要注意一些细节。 “立秋前一日载酒过懋忠”,诗人在立秋前一日,载着美酒去拜访好友懋忠,这是首句点明时间;“今日良宴会,情深更起愁”,今天有好客相陪,但诗人却因别恨更深而更加忧愁,这两句是说,尽管今天有朋友作陪
秋夜 天宇澄秋序,凉风夜色微。 为怜明月好,不掩白云扉。 远火孤村径,邻灯寒女机。 砧声欲愁绝,几处赋《无衣》。 注释: - 天宇澄秋序:天空晴朗,秋天来临。 - 凉风夜色微:凉爽的秋风拂过,夜色渐深。 - 为怜明月好:因为喜爱月亮的美好,不忍心让它被云遮挡。 - 不掩白云扉:云彩遮掩不了月亮的光芒。 - 远火孤村径:远处村庄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孤独而遥远。 - 邻灯寒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