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题梅》。 诗句释义: 西湖处士(指陆游):指陆游,当时居住在杭州西湖一带。 骨已槁(jù gǎo):形容人已经衰老了。 铁树开花(tī zhǒu kāi huā):比喻事情难能可贵,不可能发生或者出现。 海水桑田(shuǐ hǎi sāng tián):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形容世界万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腾倒:这里用来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门有车马客行 门上有来访的客人,自说云中来的。北风吹动雪花送秋雁,白杨树旁是东单于台。 注释: - 门有:指诗人家门前的接待处。 - 车马客:指来访问的人。 - 言自云中来:说自己是从北方来的。 - 朔风:北方的寒风。 - 送秋雁:把秋天的使者——大雁送走。 - 白杨:白色的杨柳树。 - 东单于台: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郊的草原上。这里曾是汉代匈奴人的领地。 赏析:
【注释】 金山:指江苏镇江的金山。 舣舟(yǐ zhōu):停船。 𤃩水:指镇江的中江。中江是长江流经镇江的一个支流。 飞仙:指神仙或仙人。 何年:何时。 天宫:天上的宫殿,即天堂。 鼋(yuán)鼍(tuó):一种爬行动物,俗称泥龟、泥鳅。这里泛指水中的动物。 【赏析】 这是一首题金山寺的七律。 “金山屹立江中央,气通月窟连扶桑。”诗人登上金山寺,面对金山的壮丽景观,不禁赞叹不已。金山
【注释】 谩兴:漫兴。苕溪: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引《吴兴图经》曰:“苕溪,源出湖州乌程县,流至县南而入于太湖”。三首:指这三首诗。苕溪客:即“溪上人”,指作者自己;“便作”句:意谓偶然来到苕溪,便成了苕溪的客人;寻得:找到了。菊花栽:指种下了菊花。开我窗前色:意谓开在我窗前的菊花色彩鲜艳。景会:自然景色和人的情趣。心自适:意为心情很舒畅;百年:一生,这里泛指南半世的时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松阳陈希曾先生》。全诗如下: 接舆叹凤德,宣尼感祥麟。 狂圣虽不同,明哲俱全身。 达生贵无我,和光混埃尘。 斯文苟不丧,美璞终见珍。 泰运属明圣,彤庭布纯仁。 高冈赓鸣和,深渊跃潜鳞。 子何固山泽,不念苍生屯。 愿施素所蕴,骑箕补星辰。 不然当大饮,莫负头上巾。 不作仙与佛,不誉墓中人。 坦荡宇宙间,长与元气亲。 注释: 1. 接舆叹凤德
注释: 月浦归帆 —— 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乘着小舟归去的情景。 水宿周回厌辛苦,五两而今到南浦。 —— 这是描述作者厌倦了水上的劳苦生活,终于得到了一次休息的机会。 平波映月摊玻瓈,家山只在山之湄。 —— 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平静的水面反射着月亮,而家山就在岸边。 早知可望不可即,如何膝下无相离。 —— 这是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无奈。 今宵望月情正悲,明宵月照高堂帏。 ——
【注释】 艑:船。 轻:轻快。 秦淮:指南京市秦淮河,是南京城内的一条大河。 黄河清:黄河水变清。 思欲报恩抚长铗:想报答恩情,拿起长剑。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秦淮河边上乘船游览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乘船在江面上顺流而下,船儿轻快如飞,夕阳映照在宽阔的秦淮河面上,景色十分迷人。第三四句写船到秦淮河边时,诗人登上舵楼,只见黄河水澄清,水面上有月亮倒影,他惊喜地看到黄河水清澈,心情非常愉快
【注释】 谩兴:闲适而兴致所至。三首:《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其一,题下注“并序”,有“余少好赋,于时年十五,已能作文,以才学知名”。此诗即其一。白光:指日光。窗前竹:指在窗户前所见的竹子。潇洒(xiǎo sā):高洁不俗气。鲜绿:新鲜的颜色。昆山玉:指美玉。 【译文】 白白的日光照射着窗前的竹子, 竹枝自是高洁,竹叶自是鲜绿。 霜重而颜色不憔悴,生机盎然, 植物如此,何况人呢!
【注释】 小景:指山水风景。千岩:千重山岭。耸空翠:形容山峰秀丽,青翠欲滴。万壑:千重沟谷。争飞流:竞相奔涌的流水声。达人:有道之人。于焉:在这里。构筑:建立。危楼:高楼。仗策:持策。高士:志趣高尚的人。孤鸾:孤单的凤凰。知者:有见识的人。竟:终、最终。千秋:千年。 【译文】 层层山峰耸入云天,万道山溪争相奔流;有道之人远离尘世纷扰,于是建起了高楼。志趣高雅之士持策而行,志趣相同之人自然相聚
【注释】 江市朝沽:指在早晨,在江边市场上买酒。 理缆朝欲开:整理好船缆,准备起航。欲开:想要打开。 鹅黄醅:即鹅黄色的米酒,泛指美酒。 思君:想念你。 放怀须共倾金罍:放开胸怀畅饮吧。罍是古代盛酒器,形似大腹而平底的瓦盆。 酒薄愁多可奈何:酒少而忧愁太多,有什么办法呢? 船头红日浸江波:船头红日映照着江面。 风尘不惊怪:不要被风尘所惊扰。 苦梗:苦菜梗。比喻辛苦生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