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真
【注释】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传说此夜天帝会下凡人间与民同乐。 罗帕(bǎo):用罗纱做成的袋子。 海角:这里指边远地方,泛指南方。 宠洽(chǎi):宠爱。 霜颗:柑橘的一种,皮薄易剥,多汁甘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香橙”为题送别友人任彦舜,意在赞颂友人的才华,并表达惜别之情。 首联写香橙之珍贵。“皇都”是京都的意思,京城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赵蕃的《题马图》。 天厩骅骝汗血身:骏马在天厩中饲养,身上流着汗血。 沙堤滚滚不惊尘:沙堤上尘土飞扬,但骏马却毫不惊慌。 春深谁奉明廷对:春天来临,谁会为皇帝效力? 许赐当头第一人:谁能得到皇帝的宠爱,成为最受宠爱的人。 注释:骏马在天厩里饲养,身上流着汗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骏马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怀。诗人以骏马自喻,表达了自己志向远大、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诗句原文:红盘擎到碧窗纱,三寸黄柑擘永嘉。亲老正思甜舌本 译文注释:红色的盘子被托着送到了碧绿的窗户纱上,那是三寸大的黄柑,被切成块状。我的家人年纪大了,总是想着甜美的食物能滋润他们的舌头。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真在收到好友任彦舜赠送香橙时所作的答谢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深情厚意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描绘了香橙的美好与珍贵。诗中的“红盘擎到碧窗纱”形象地描绘了香橙的颜色和形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谢丁相公惠牡丹”是第一句,“洛阳花”指洛阳城里的牡丹花,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处。“千里”“东风”是第二句,写春天来了,但洛阳城还迟迟不开。 【答案】 注释:谢:感谢。丁相公:指友人丁文焕(字希亮)。洛阳:古都,今属河南。甔瓶:古代一种陶制的容器,以青、白、黄三种颜色为主;碧窗纱:绿色的窗户纸。译文:洛阳城里正盛开着牡丹花,春风拂面使人感觉如梦如幻
【题解】蔡琰,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汉末为匈奴左贤王所得,后归汉,曹操以重礼迎之,作《胡笳十八拍》以纪其事。 【注释】玉颜:指女子的容颜。没入:被掳去。左贤王:匈奴族首领之号。雪霜:指战乱,国亡。名父:有名望的父亲。失节:指不守妇道。中郎:汉代称郡太守为中郎将,此处泛指地方长官。羞杀:使……羞愧,不敢当。 【赏析】此诗写蔡琰被俘入匈奴后,怀念故土、思念亲人、怀念丈夫
诗句释义: 1. 呜咽胡笳曲未终:描述音乐演奏的场景,"呜咽"是形容声音悠扬而带有哽咽的感觉,"胡笳曲"指的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胡族乐器演奏的曲子,"未终"则表示音乐还在继续播放。 2. 秋风马上路匆匆: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和马背上行进的情景,"秋风"通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匆忙,"马上路匆匆"则强调了行动的快速和紧张。 3. 梦回暗忆恩情重:表达了作者在梦中回忆往事的情感
【注释】 銮:帝王的车。董祀:东汉人,博学多才,擅长音乐,为蔡琰(蔡文姬)作琴曲《胡笳十八拍》。归汉图:蔡琰被掳到匈奴后,在匈奴王庭嫁给左贤王。后来被赎回,回到中原,画了一幅《归汉图》来纪念她的遭遇和回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自题画诗。诗人把蔡琰归汉的故事与春花盛开时銮车游幸陈留的情景作了对照,表达了对蔡琰的同情之情。诗中“夜深何事咽悲笳”一句,用一问句反衬悲笳声的哀伤
【注释】 轩:窗户。种碧琅玕:栽种翠绿色的竹子。琅玕,美玉的名。林泉:泛指山水。总废:都废弃不用了。向:面对、向着。赏析:诗题“题画竹”即以画竹为题作诗,诗人在《和董传留赠》一诗中曾写到:“窗前竹影扫秋思,壁上山光入醉吟。”这里写的就是自己窗前的画竹。首句写自己曾经种植过碧琅玕一样的竹子,这一句是说,以前自己在轩窗之前种过竹子,现在虽然窗外有竹林,但已不再种植了。次句写自己欣赏着秋天的景色
注释: 山中应许暂逍遥,滚滚尘埃远市朝。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之中能够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远离尘世的喧嚣。滚滚尘埃指代的是世间的纷扰与繁华,远市朝则暗示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远离。 见说朝廷正招隐,吾侬未必老渔樵。 这句诗表明诗人听说朝廷正在招募隐士,但他并不打算像老渔樵那样归隐山林,而是选择继续在官场中奋斗。这里的“吾侬”是自称,表示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志抒怀之作
【注释】: 联翩(piān):鸟飞貌。羽翼:鸟的翅膀。芦荻(duō):芦苇和荻草,泛指水边草木。萧萧(xiāo):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厌:同“餍”,满足。已:已经。归棹(zhào):回家的船桨,也借指行船人。目断:眼睛望穿。奈渠何:奈何,怎么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写江天辽阔,秋水茫茫,远帆归棹,目送友人远去,而自己却久久不能离去,表达了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