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邦奇
翻译版: 在长平山下,白骨如山,赵王的墓上牛羊成群。 三晋大地自古繁华,如今海水桑田已翻覆多时。 平原上的公子今何在?昔日宅院如今秋草凄凉。 人生何必怀千岁之忧,百年浮生如一叶扁舟。 红尘纷扰何足道哉?红颜易老,昨日之容今日已非。 紫禁城开启轩窗邀皓月,乐土自是名教所赐。 闲云清泉皆美景,莫因身处他乡而停滞不前。 桃花落尽渚莲发,回首已是群芳尽落。 高飞的大雁渺无边际入青天,怎能与君共翱翔。
【注释】刘吏部:指刘长卿,曾任吏部郎中。考满:任期满后考核合格,称“考满”,也指科举考试的期满。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长江流:江水流经石头城下。美人乘仙舟:指诗人自己。顺风大帆西北去:诗人乘船顺风,扬帆向西北而去。不消一月到皇州:不到一个月就到了金陵(今南京)。 【译文】石头城脚下长江奔流不息,江中有条小舟载着美人缓缓前行。顺风扬帆向西驶向西北,不出一月便可到达金陵京城
阅城 东南论胜地,吴越此名邦。 天险连三省,城高带二江。 貔貅明剑戟,虎豹拥旌幢。 万国车书一,寰瀛气自降。 译文: 阅城位于东南地区,是著名的胜地,被誉为吴越地区的名邦。这里地势险要,连接着三省,城墙高大,环绕着两条江河。城中的守卫如同勇猛的貔貅和明亮的剑戟,保护着城池的安全;虎豹也像旗帜一样护卫着它。在阅城,各国的车马文书汇聚在一起,整个国家的氛围都因此而变得和谐。 赏析:
【解析】 1.“小坐依修竹”中的“小坐”意思是坐下来休息,“依”意思是靠着,“修竹”指的是长而直的竹子。 2. “新凉涤素襟”中的“新凉”是指刚过的夏天的清凉天气,“涤”是洗涤的意思,“素襟”即白色的衣襟。 3. “残砧秋戍外”中的“残砧”指的是秋天的军塞上响起的断续的击打石头的声音,表示战事已经结束,“秋戍”是戍守边疆的地方,“外”是外面。 4. “长笛越江浔”中“长笛”指一种乐器名
诗句解释: - 月明敌骑乘秋入,兵氛处处尘烟。 - “月明”指的是月亮明亮,通常用来象征夜晚或明亮的环境。 - “敌骑”指敌对的军队或骑兵。 - “乘秋”可能表示秋天的时节,也暗示着敌人趁着季节的转换而行动。 - “兵氛”即战争的烟雾和氛围。 - “处处尘烟”描绘了整个战场上弥漫的战争烟雾。 - 霜清草白晓尤寒。 - “霜清”说明天气寒冷且霜雪覆盖。 - “草白”表明草地被霜雪覆盖,颜色变白。
【译文】 行路艰难,春风中七里滩。 阴崖昏暗遮住了白日,险峻的岩石在湍急的水流中摇摇欲坠。 拉船人筋疲力尽舵师也消瘦,一整天才勉强前进几尺。 狭窄的水塘突然暴涨,满船人相顾无言,不知所措。 你不见南来的轻帆小舟,一日一夜便到了杭州。 【注释】 七里滩:指七里河上的石桥。 行路难:形容行走困难、艰辛。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 阴崖:山崖阴暗。 暗白日:天色昏暗无光。 危石:高耸的石头;峭壁
醉翁亭 滁阳天外数峰青,暮带云霞似画屏。 每向离骚悲楚客,何心更上醉翁亭。 注释与赏析: - 滁阳天外数峰青:滁州,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 暮带云霞似画屏:夕阳下的山峦被云雾缭绕,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 每向离骚悲楚客:欧阳修常因怀古伤今而感到悲伤。 - 何心更上醉翁亭:尽管欧阳修自号“醉翁”,但他并不以饮酒为乐。 赏析:
《登天宁寺》 石磴层云出,风林百鸟啼。 秋阴花外转,午院竹边低。 野兴逢僧发,狂怀共客题。 浮踪今两浙,归梦自关西。 注释: - 石磴:石制台阶。 - 层云出:层层叠叠的云从山间飘出。 - 风林:指风吹动的树林。 - 秋阴:秋天的阴霾。 - 花外转:指花朵在风中轻轻转动。 - 午院:中午时分的庭院。 - 竹边低:指竹子旁边的声音低沉。 - 野兴:指郊外游玩时的兴致。 - 僧发:和尚的头发散乱着
夜静潮声如歌,阁中灯火映江月。一樽酒尽别意长,万里他乡寄语:愿君珍重保身体,健康长寿乐无边。 不辜负三龙的厚望,深愧七里滩上艰难岁月。播迁我道仍坚持,共议报国路漫漫。 译文:夜晚宁静潮声响起,我在阁楼中举杯畅饮,月光洒在江面上显得格外清冷。一杯美酒下肚,离愁别绪涌上心头,不禁感慨万千。我祝愿你一路平安,身体健康,长寿快乐。 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也不会忘记我们共度的时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诗人的情感。这首诗写闺中人独居的孤寂,抒发了闺中女子伤春怀远的情怀。 第一句“画楼帘卷篆烟微”,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图:画楼中的帘子卷起,一缕缕袅袅的烟雾飘荡在室内,显得十分幽静。这一句是女主人公独居画楼时所见的景象。她凭窗远望,只见窗外雨丝纷纷,如烟如雾,蒙蒙一片。这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独居画楼时的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