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淑
诗句释义 - 晏安岂可怀:安定的时期,人们往往容易忘记危险与不安,因此不应沉溺于安逸之中。 - 先贤譬鸩毒:古代贤人常以毒药比作害人的利器,警示人们不要滥用权力。 - 况在世禄子:那些享受祖辈遗留下来的荣华富贵的人,往往会因骄奢淫逸而失去理智。 - 怙侈恣所欲:依赖奢侈的生活和欲望,肆意妄为。 - 朝日而夕月:比喻一天到晚忙碌不停,没有休息时间,如同白日里工作,晚上还继续劳动。 - 孜孜惟不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如下: 读史 大孝通神明,甘泉涌其舍。 当姑未谅时,姜诗难宽赦。 溯流汲江水,轩然风涛作。 鸡鸣空往还,姑渴愁难破。 夜纺市珍羞,下堂犹参佐。 使无邻母对,翻益贤妇过。 至诚感姑心,仪型远迩播。 注释: 大孝通神明,甘泉涌其舍。 (1)通:通达,明白。神明:神妙高远。 (2)甘泉:传说中的神井,即天上的玉井,这里借指南唐名相狄仁杰。 (3)姑:指婆婆。
【注释】 1、纲常:封建时代用以维持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这里指封建的道德。弥:充满。宇宙:天地万物。惟孝为至德:“孝”在这里是封建道德的最高标准。至德:最高的德行。慨世巧趋避:慨世,感慨时世;巧,巧妙;趋避,迎合。灵府,精神世界,指内心。茅塞,闭塞不通。 表表叔先雄:叔先雄,即孙权,吴国的开国皇帝。伤父尸未得:因战事而未能见到父亲的遗体。矢志殉中流:以身死效忠于国家
【注释】 读史:阅读历史。 法律为诗书,周召尽刑馀——法律是儒家经典,周朝、召公等都曾因触犯法律而获罪。 汉兴承秦弊,罗织不遑居——汉朝建立时继承了秦国的弊政,罗织罪名的事情不断发生。 邈哉隽子母,好生复太初——遥远的周朝贤明的母亲,恢复古代的好生之德。 闻狱多平反,言笑始自如——听说许多案件都能得到平反,人们开始能够自由地说话,不再受束缚。 秋肃布春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最后点出运用该手法的原因。答题模式:手法+表达效果/情感+运用该手法的原因。此题中“淮寇一窠蜂”中的“窠蜂”指敌人;“所至无生理”意为到处都没有活路;“詹女诱甘言,贼反任驱使”意为詹氏女子用甜言蜜语诱惑敌人,敌人反而被她利用;“完贞得所死”意为坚守节操而死去
【注释】 淖齿乱齐国,君走不知处。 淖齿是齐王的太傅,他杀死了齐王,而自己又立为齐王。 端赖王孙贾,讨贼声威著。 王孙贾是汉朝的大臣,他曾在王莽时为王师所杀,后来归汉。他的死引起了人们的怀念。 袒右驱市人,难其在急遽。 袒右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把右臂露出来示众。这里指用酷刑。 藉无倚闾训,何能起衣去。 无依无靠,怎么能起来穿衣呢? 虽非纯臣节,罪得就斧锯。 即使不是纯粹的忠臣节操,但罪有应得
【注释】巴东:古地名,今湖北东部和湖南西北部一带。舟中:指江中的船。蓬莱:神话中三神山名,这里比喻理想的地方。知:当“直”讲。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三峡途中所作。 首联:“巴东舟中猿啼岸,夕阳催人思故乡。” “巴东”是古县名,在今湖北省秭归县附近。“舟中”、“两岸”,说明这是乘船时所见的景物。“猿啼”,即猿猴哀叫,是三峡地区特有的一种声音。三峡地区群峰耸立,林木葱茏,猿猴多聚居其间
【诗句释义】: 1. 绝壁过云天宇辟,盘拿两行森战戟。 - 绝壁上的柏树穿越云层,仿佛是天开的道路。 - 盘曲的树枝如同两排森然的战旗。 2. 行人指点不敢攀,云是桓侯手植柏。 - 路人指向此景,不敢轻易攀爬。 - 传说这是桓侯亲手种下的柏树。 3. 经霜傲雪风骨遒,绿柳红花皆避席。 - 这柏树在严寒中依然挺拔,展现了坚韧的风骨。 - 周围的绿柳和红花都为之避让。 4. 落落丹崖虽自赏
解析与译文 首句 诗句: “云霞出海最鲜明。” - 注释: 描述云霞在天空中的景象,色彩鲜艳、生动。 - 赏析: 这一句以自然景观为引子,为全诗奠定了壮丽而广阔的背景,象征着作者对远行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 次句 诗句: “其奈辞家万里程。” - 注释: 表达离别之苦,无法逃避的旅程。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因离家远行而产生的无奈和辛酸。"其奈"二字加重了这种情感的重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春来无事小窗前,手弄瑶琴已暮天。 - "春来" 描述春天到来的情景。 - "无事" 表示没有什么事情要做,生活平静。 - "小窗前" 描绘了一个人静坐在窗边的场景。 - "手弄瑶琴" 暗示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情趣,用瑶琴弹奏。 - "已暮天" 指天色已经变晚。 - 整体表达了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态度,通过弹奏音乐来享受春天的美景。 2. 一曲未终花影上,碧栏杆外月初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