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淑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习惯若性成”,习惯就像本性一样成为习惯,“疾难破沈痼”:病痛和困难可以打破这种顽固的习惯。这两句说,一旦有病有难时,人们就会改变旧的习惯,而以新的习惯来应付。这是说,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种惰性的力量,不容易改变。“疾难破沈痼”,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意思是说没有固定的财产而又立定志愿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读史”是题目,全诗以史为背景,以史实为依托展开叙述。第一句点明主题。第二句写君子不知命,势利相奔竞。第三句写贤哉於陵妻,尼夫却楚聘。第四句写食玉不美,衣锦不盛。第五句说君臣虚以听,况执国之柄。第六句说相视若浮云,琴书怡天性。第七句写千载仰高风,安贫良非病。 “君子”指春秋时鲁国季氏之宰孟孙阳。“不知命”意思是不了解命运,即不知道天命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一位名士的高尚情操,特别是他的慈母之爱和孝顺行为。下面是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读史(诗题) - 译文:阅读历史。 - 注释:这里指作者在阅读历史时被一位名为“名遗珠崖令”的人物的故事吸引。 - 赏析:诗题通常用于概括全诗的主旨,这里的“读史”可能意味着通过历史故事来反思或学习。 2. 名遗珠崖令(第一至四行) - 译文
【注释】 先民:先代的人民;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比喻地位低贱的人。 成其大:成就大事业。 管子:管仲,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政治家。 天下才:天下人才。 改容谢少艾:改变脸色,向贤人道歉。少艾,指贤人。 齐桓:齐桓公,即齐僖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 宁戚:春秋时人,以歌唱为生。 奉迎:侍奉。 适逢会:偶然遇上机会。 白水:清清的流水。 修宫:整治宫殿。 反旆:掉转旗帜,表示退兵。 佐:辅佐。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秋,作者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判官时。诗人在三峡观瀑而得的感悟是“道心清”。 首联写三峡之险。 奇峰秀削插当面,晓起凌虚天一线。 “奇峰”,指三峡的群峰。三峡的奇峰峻拔,突兀耸立,直插云天,令人叹为观止。“凌虚”,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好像要飞腾而上。“天一线”,形容晨雾薄如线。 轰轰震谷雷乍鸣,重岩陡转飞白练。 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发出轰鸣之声
牛鸣马不应,由其非同类。 译文:牛和马听到牛的叫声都不会回答,这是因为它们不是同一种动物。 注释:牛和马听到牛的叫声都不会回答,这是因为它们不是同一种动物。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牛和马听到牛的叫声却不会回应的场景,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牛与马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人们之间因出身、性格等因素而难以理解彼此。 嗟齐孤逐女,自媒近于戏。 译文:感叹齐国的女子被孤立无援,自己主动接近却如同儿戏。 注释
诗句释义 1 大节不可夺,精诚能格天:这里强调的是坚定的原则和诚意可以感动天地。 2. 比翼申夙志,连理结后缘:比喻夫妻或恋人之间应相互支持,共同承担生活的重负。 3. 青陵筑层台,张罗思高骞:指建立高远的目标,像筑青陵一样,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成就。 4. 水深日当心,匪石难转旋:意味着在困难面前,即使坚硬的石头也难以改变,比喻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5. 虽贵不慕贵,轻之若云烟
注释: 1. 读史 译文:阅读历史。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人性的善恶和世道的兴衰。 2. 爱极翻成怨,情溺转相仇。 译文:爱情到了极点就会变成仇恨,情感陷入其中会相互伤害。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爱情中的矛盾和冲突,当爱情达到极点时,双方往往会因为无法满足彼此的需求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3. 夫妇道不终,无礼节其流。 译文:夫妻之道不会永远持续
《读史》 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 况在小儿女,何敢与之遇? 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 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 扼颈虽靡牙,俯伏驰若鹜。 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 善撄如冯妇,负嵎犹四顾。 注释: 1. 画虎状(zhì)狰狞:用凶猛的老虎的形象来描述自己的模样。 2. 遥望犹悚惧:远远地看到,仍然感到害怕。 3. 况在小儿女:更何况那些小孩子。 4. 何敢与之遇:怎么胆敢去面对他们。 5.
【解析】 “读史”是题目,属于诗歌体裁。全诗共八句,内容上以议论为主,夹杂有叙事和抒情。结构上首联起兴,颔联议论,颈联叙事,尾联总结。 “一片骊山火”一句写骊山的大火,暗指唐王朝的覆灭。“骊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因山上常有火山活动而得名。唐僖宗在位时,宦官田令孜专权,骄奢淫逸,荒废政事,朝政腐败,加上连年天灾,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