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
况在小儿女,何敢与之遇。
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
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
扼颈虽靡牙,俯伏驰若鹜。
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
善撄如冯妇,负嵎犹四顾。
《读史》
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
况在小儿女,何敢与之遇?
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
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
扼颈虽靡牙,俯伏驰若鹜。
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
善撄如冯妇,负嵎犹四顾。
注释:
- 画虎状(zhì)狰狞:用凶猛的老虎的形象来描述自己的模样。
- 遥望犹悚惧:远远地看到,仍然感到害怕。
- 况在小儿女:更何况那些小孩子。
- 何敢与之遇:怎么胆敢去面对他们。
- 父为虎所曳:父亲被老虎拖住。
- 杨香赫然怒:杨香非常愤怒。
- 奋臂不顾身:奋力挥动双臂,不顾一切。
- 搏虎如搏兔:与搏斗像对待兔子一样。
- 扼颈虽靡(mǐ)牙:虽然用尽了力量,但老虎的牙齿没有被扼住。
- 俯伏驰若鹜(duō):俯下身子快速奔跑,像鸭子一样。
- 笑彼逐虎者:嘲笑追逐老虎的人。
- 色变失故步:脸色变得惨白,失去了原有的从容。
- 善撄如冯妇:善于应对危险就像冯妇一样。
- 负嵎犹四顾(yú):面对着险恶的环境依然四处张望。
赏析:
《读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押韵整齐,节奏感强。
首联“画虎状狰狞,遥望犹悚惧”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虎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到既恐怖又惊心动魄。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权力和威势的恐惧和敬畏。
颔联“况在小儿女,何敢与之遇”,则是对这种恐惧心理的具体体现。对于年幼无知的人来说,面对强大的权势往往感到畏惧和无助,因此不敢轻易去触犯或挑衅。
颈联“父为虎所曳,杨香赫然怒”,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情境下的冲突和紧张氛围。父亲被老虎拖住,杨香则愤怒地反抗,这种激烈的对抗场面让人感受到了生死存亡的压力和紧迫感。
尾联“奋臂不顾身,搏虎如搏兔”则展现了杨香的勇气和决心。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挥动双臂,与老虎进行搏斗,这种无畏的精神和勇气令人敬佩。
最后两句“笑彼逐虎者,色变失故步”则讽刺了那些追逐老虎的人。他们嘲笑杨香的行为,认为他只是在自寻死路而已。然而,杨香却因为这种嘲笑而感到羞愧和不安,甚至失去了原有的从容和自信。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杨香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坚定信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谋纷争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及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